“那你知不知道鄒衍奇書五行學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
這次林洛卻是搖頭,他只知其人厲害,也知道厲害之處,卻不知道究竟表現在哪里。
趙肅見狀,話題又要老生常談,找了處地方坐下,開始與林洛慢慢道來。
“事情還要從三十年前說起,當時我正值壯年力舉國家改革。鄒先生游歷諸國至趙國,曾與我有過宿夜交談。”趙肅的眼神逐漸回到三十年前。
林洛也未曾聽過如此秘文,也耐下心開始聽趙肅講述。
鄒衍游歷諸國,言之游歷,其實是游說。游說諸國王首推廣他剛完善的陰陽學說,其中就有五德終始說和五行學說。
在陰陽家的眼中,天地無物非暗合陰陽道理命理循環,只要找準切入口,就可以將其中變化演算,得知事物發展的必然性。
而他此番來,卻是希望趙王推行陰陽學說。
國家有方圓,方圓之內有五行,天下莫不是五行元素構成。金木水火土,就是其中的關竅。國之氣運與地之氣運,若是可以很好的結合,就能讓氣運昌盛,反之則衰敗。
當時鄒衍與我談過幾個國家的五行屬性。
魏國從晉國而出,自認承繼了晉國正統,而晉國是王族諸侯,當然是周之火德,魏國便承繼火德,旗幟服飾皆尚紅色。
韓國也出于晉國,但為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獨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水德,旗幟服飾皆為綠色。
趙國亦出于晉國,卻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為主,木德為輔,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幟也就變成了七分紅色三分藍色。
齊國較為微妙,論發端的姜齊,并非周室的王族諸侯。且春秋中期以前的天下諸侯,尚沒有自立國德的僭越行為,所以姜齊仍然以天子德性為德性,旗幟服飾皆為紅色。即或稱霸天下的齊桓公,也是尊王的,自然也是紅色。但到了田齊時代,戰國爭雄,齊國既不能沒有自己的天賦德性,又不能從傳承的意義上接受火德,于是齊國推演出“火德為主,金德為輔,金煉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旗幟服飾變成了紫色。
其中惟有楚國是蠻夷自立而后被冊封,很長時間里楚國是旗有五色而服飾皆雜,中原諸侯嘲笑楚國是“亂穿亂戴亂德性”。進入戰國,楚國便推演出“炎帝后裔,與黃帝同德”的土德,旗幟服飾變成了一色土黃。
不過最為特殊的還是燕國。論本體,燕國是正宗的王族諸侯,承繼火德順理成章天下沒有非議。然燕國久處幽燕六百年,對周室王族不斷衰敗的歷史刻骨銘心,獨立之心萌生已久。燕國公族認為,先祖的火德已經衰敗,作為王族旁支后裔的燕國若承繼火德,這把火必然熄滅,要興盛,須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推演出“燕臨北海,天賦水德”,確定了燕國的水德。燕國之水是煙波浩淼的藍色大海,于是燕國的旗幟服飾就選定了藍色。
在七大戰國中,惟有秦國沒有確定宣示自己的德性,但卻是舉國尚黑,令列國百般嘲笑,說秦國蠻荒之地不懂王化。秦國卻是不理不睬,依舊黑色不改,在戰國眼里成了一個乖戾怪誕充滿神秘的西部邦國。
“而你的玉佩,雕鏤乃是行云布雨之青龍,暗合來說便是水德、主綠!”
水德,綠色!林洛雙目變得嚴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