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其實距離秀城并不遠,但是要比秀城大得多,其中還不乏有筑基修士,而且陽城再往西走,就出了山南郡了。
若是從秀城出發往西北走,山南一地還有些距離,可以說陽城這地是山南西部邊境最靠里的,同樣也是山南郡和外地交流最多的地方,其中商旅往來,修士轉移,使得陽城要繁榮很多。
陽城同樣起源于對武陵山脈的開發,只不過在在更外圍,開發的也早,這也是陽城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
陽城城墻同樣高七丈,制式嚴格按照秦國律法來,只是占地比秀城大,城主也是筑基修為,是戊土修士,城主府還有常駐幾位高手,以確保陽城安全。
與秀城不同,陽城并不設置關卡收取入城費用,甚至門口連守衛都沒有。
四人拉著馬車直接從高大的城門走進,也根本沒有人來多看一眼,似乎這樣的隊伍進出是常有的事,眾人早已見怪不怪。
“陽城果然要比秀城繁華的多。”
許梁進門看見了城內雕梁畫棟的高樓,有些目瞪口呆。
只城門口不遠處的一處客棧,似乎就有八九層樓這么高,刷的是大紅木漆,像塔樓一樣,層層疊疊,檐角還掛了大紅燈籠,很是喜慶的模樣。
這客棧牌匾也是鑲著金邊,上書“同慶句”三個古樸小篆,其上還有光華流轉,泛著白光。
李卿顏定睛望去,不由得輕輕一嘆道:“這牌匾上的漆墨所用金粉,已經算得上是辛金靈物了,有鎮宅裝飾,引金聚寶之效,前者有據可考,后者應為子虛烏有之事,只不過流傳的廣,大家都圖個喜慶,但是未免太奢侈。”
等眾人靠近去看,發現不止這牌匾,還有周圍大紅梁柱上貼的字畫,所用漆墨同樣是辛金一道靈物,眾人也就只能感慨陽城之富裕如此了。
還有周圍的其余店鋪,似乎也不愿落后于人,都是用著類似的生活物件裝飾,主要突出的是一個華麗與奢侈。
“早就在書中讀到過,秦地盛產金玉之器,遠勝其余幾國,聽著溫顏兄的意思,應該與秦室掌握金道宮有關,使秦地刀兵也強于他國。”
許淵輕聲說道。
李卿顏聽了心中略有些苦澀,道宮之事一直是李家心中一結,以至于他家每一代人都在為此奮斗。
李溫顏驀地想起了竹林里白袍青年提到的李知安,一時陷入了沉思,沒有在意許淵所說的話。
眾人繼續往里走著,所到之處均是高樓林立,裝飾又十分豪華,修士來來往往,一幅熱鬧的場景。
從大門進入是主街,貫穿東西,和一條跨越南北的主街在中央交叉,形成一個廣場,這和秀城一樣,按照秦國律法,大部分城池都是類似的格局。
只是陽城規模大一些,除了幾條主街,還有諸多副街同樣不小。
幾人從主街進入副街,去尋一家客棧。
這樣的城池店鋪和客棧是最多的,買賣和租房無論在何地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所以幾人很快就找到了客棧,并入住其中。
期間王意同樣什么都沒說,而是一臉嚴肅的進了屋,一會兒后又獨自出去了,不知去了何處。
四人見了多了,也不奇怪,他每次都這樣,總是板著臉。
王意走后,眾人長舒了一口氣,跟著這位筑基后期的修士走,雖然很安全,但是總還是不自在,即使王意大多時候都不管事,還是有些壓抑。
李氏兄弟是大族出身,自然不缺錢銀錢,許淵二人上次在秀城大賺一筆,后面雖然拍賣了點丹藥和青葉,但是仍然留有近兩千靈石,買些練氣靈物也是足夠的。
所以幾人便相邀著出去逛一逛。
幾人心中都懷著興奮和期待,無他,這半月都是在山間趕路扎營,幾里地也看不到一位修士,幾人早就有些煩躁了,今日入了城,看見如此多的修士,心中不免升起些特殊的感情。
李氏二人沒什么需要的,更多的是出來逛逛。
許梁想著買些丹藥給許淵研究,萬一許淵有些煉丹天賦,以后就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