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兩年前。
某日陳知安在青樓養劍時忽然心血來潮。
這才啟程前來。
成了村子里的私塾先生。
如今的村子雖然還是那個村子。
可情況和當年陳知命做私塾先生時已然大不相同。
踏足此地,舉目望去,處處都是劍意。
雖劍意有粗淺,高低不同。
在真正的高人前輩看來不過如此,卻生機勃勃,好似只要一場春雨后,就能如春筍般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隨著陳知命在黑水城開鑄劍強賣三千劍后,退隱江湖多年的劍閣又死灰復燃,涌出一大批劍修胚子,大荒劍修氣運重聚。
理所當然重返大荒劍道魁首寶座。
陳知安也是在踏足此地后,才明白陳知命為何要在逐鹿天下央水磨劍。
大抵是他劍意太高。
如一座高不見頂的大山。
若他身處大荒。
整座天下的劍道氣運便只會落在他一人身上。
大荒劍修抬頭只見陳知命。
怕是無人能得見大道!
如此看來。
當初姬無敵在長安城外養劍,除了和陳知命比個高低。
更多的怕也是想以此收攏大荒劍道氣運,做那撞玉的他山石。
不過姬無敵那劍術只能說勉強夠看。
如果他繼續修劍。
要么徹底打破陳知命的壟斷,走出一條嶄新的劍道。
重新立起另一座劍道江湖。
要么這輩子就只能看著陳知命的背影吃灰了。
......
劍閣重立。
自然免不了重開祖師堂。
劍閣創立至今不過千載,第一任劍主就是朱輕候,但是祖師堂掛像卻不少,足足是三千之數。
第二代弟子就比較人丁稀薄,只三人而已。
最中央的劍牌,是劍閣之主陳知命。
左右分別立著陳知安和葉傾天。
按理說以葉傾天的修為和地位,其實也足夠躋身第一代,只是她自認朱輕候的弟子,又和陳知安姐弟相稱,主動降格為二代弟子。
如今算是劍閣最大的牌面,殺力最強之人。
三代弟子人數最多。
其中天資最高,修行速度最快的,正是當初被陳知命綁進劍圣爐的范劍。
一=年前他將‘劍一’徹底煉化為本命劍,躋身通玄。
那根被嘲笑了好幾年的燒火棍終于綻放了本該屬于它的鋒芒。
劍意之重。
足以讓天下無數名劍低頭。
畢竟是出自于劍道獨處一座江湖的陳知命之手。
它丑是丑了點。
但劍意和殺力,絕對不可能是廢物。
范劍這些年在江湖上行走,也沒有辱沒劍閣名聲。
算是正兒八經的劍閣第三代,劍主陳知命不記名的開山大弟子。
誰曾想他最后一次背劍走江湖。
回來時卻連本命劍都搞丟了.....
......
出了私塾。
陳知安臉上已沒有了怒意。
年輕人肩上挑著清風明月和鶯飛草長,對情愛之事拿得起放不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些苦、
他人說的再多,都不會有半點作用。
只有自己吃過一次,才知道到底是個什么滋味。
若范劍是自己犯賤搞丟了本命劍,陳知安懶得理會他,至多讓他自己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一場,免得礙眼。
只是這事兒,似乎沒那么簡單。
抬頭幽幽往十萬岷山方向一眼,陳知安起身朝老村長家走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