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華城里的米價變貴了。好多存糧吃完了的百姓家里,已經斷糧揭不開鍋了。有些年邁的空巢老人餓死凍死在了家里。
這些事情原本是沒有渠道能報上來的,是華夫人之前命嚴錄安排在城中各處的百夫長報上來的。
這個消息令整個華羽臺文書武將都陷入一種集體的沉默。
“開倉放糧。”華夫人下令道。
“是。”嚴錄聽聞,立刻去執行了。
華暖兒先前,每年將城里收到糧倉的七成的糧食儲存起來,以備饑荒等天災使用,兩成分給鳳華城中的富商大賈,將養生息,擴充經營,一成留給城里的日常調度運營之費。
如今的時節正是將這糧倉里的七成糧食開放應急的時機,只不過不知道能撐多久。
與此同時,一群大鹽遺民,約有五千人,他們尋到了華夫人,也就是他們大鹽國的公主。
這批人中間,有一個領頭的,叫儲聚,就是他傳信,集結了這些遺民。
這些遺民原本都是四散在各個國家的,如今集結了起來,一起涌到了鳳華城外的棲霞山腳下。目前,也只有那里是風和日麗的,這些趕來的人正好在那里休養生息。
城外的守長將儲聚遞上來的文書,傳給了華羽臺,華夫人看了文書才知道是大鹽遺民。華暖兒心里亂亂的,她并不知道這些遺民用意何在,正好趕上城中多事之秋,攪得她心里愈發煩亂。
想到大鹽遺民,華暖兒突然想起來,之前父王華寒在世的時候,給她講了一個故事,說這米價和戰亂的聯系。當有天災戰亂的時候,米價是隨著這動蕩持續變化的。戰亂越頻繁,天災越嚴重,米價就會越高。反之,米價就會越平緩,越親民。
大鹽啊,父王啊,都已經隨著時間,塵歸塵,土歸土了。饑荒,戰亂,天災人禍這些還是存在,一直都存在。
華夫人和莫半褐從葉興的昭星館回來以后,就變成了少年少女的模樣。兩個人變回了十五六歲的年紀。
要不是有城主的令牌,以及有嚴錄和劉雋等人的擁護,華羽臺的這些人,根本不敢認他們少女樣貌的華暖兒華城主。華夫人原來可是花白頭發的老婦人阿。
但是華羽臺的眾人,并不敢擅自揣摩其中緣故,所有人都早知道鳳華城主是個有隱秘背景的人,哪里敢多言議論。
只是一切如舊,華羽臺還是照常的議事,只不過單單是城主由老婦人變成了一個豆蔻少女。
之前華夫人手中經營的副業,鳳華城的幸運織屋,全權交給了喬梵打理,喬梵時隔日,便差人來華羽臺上報,有時候,喬梵自己過來華羽臺。
只不過問題還是那樣,沒有任何起色,店里的布依然嚴重不足。貨進不來,也發不出去。喬梵的心態有些崩潰,華夫人對于織屋的事情倒是看的很淡,畢竟她這里的事情,樁樁件件的分量都比織屋的分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