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羅淑妃是后宮嬪妃中最精通佛法的,從小就研習佛法,曾多次聽過格西上師布道講經,所以她跟格西上師很熟。此刻第一時間便想到了格西這個人選,可以聯絡西夏與吐蕃的軍事同盟。
因為西藏在吐蕃王朝崩潰之后,便分裂成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割據政權,沒有統一的領導者。
但是西藏地區普遍信奉佛教,佛教高僧在各割據政權中都有很高的威信,大喇嘛都松欽巴更是得到各個割據政權的普遍尊敬和崇拜,只要他愿意出面協調,這件事就能成。
夏仁宗對羅淑妃說道:“這主意甚好,不如你回去一趟。既然我們已商定妥當,大軍將向興慶府進發,抵達后再揮師南下,從南面進攻大宋。你先行一步,與格西上師取得聯系,將我們的計劃告知他。”
稍作停頓,他又補充道:“你與格西上師談及此事時,需注意言辭技巧,務必讓他相信,金國在滅我西夏之后,必定會進攻吐蕃。
唇亡齒寒,一旦西夏覆滅,吐蕃便是金國的下一個目標。因此,切莫袖手旁觀,也不要心存僥幸,以為事不關已。若西夏滅亡,吐蕃亦難逃此劫。”
羅淑妃點頭應道:“我明白,定會讓他信服此點,我認為有很大可能性說服他。”
隨即,羅淑妃啟程返回京城,前去拜會格西上師。
她離去后,夏仁宗心情稍感寬慰,因為他本不愿與大宋開戰。正如羅淑妃所言,與其與大宋交戰,不如聯手對抗金國。若能聯合吐蕃共同抵御金國,勝算將大增,畢竟如此一來,戰略縱深更為廣闊。
當然,若能聯合大宋一同抗擊金國,那自然是上策,但對此他并不樂觀,這也是他剛才否決羅淑妃建議聯絡大宋的原因。
他對大宋的動向難以捉摸,不明白為何在完顏亮大軍直逼長江之際,大宋明明有機會將其一舉殲滅,卻未采取行動。大宋的真實意圖他無從知曉,故而不敢貿然行事。
相較之下,聯絡吐蕃共同對抗金國的方案更為穩妥,這一想法他目前不便透露給他人,打算先觀望羅淑妃能否說服格西上師,再作下一步打算。
商議妥當后,次日大軍啟程,朝興慶府方向進發。
西夏軍隊在前,金國軍隊緊隨其后,兩軍齊頭并進。完顏亮急于尋大宋晦氣,催促夏仁宗和任得敬加快行軍速度,務必盡快抵達邊境,向大宋發動攻勢,金國軍隊也將隨后進入大宋,配合并主導此次作戰。
徒單合喜與劉萼將商定的進軍計劃稟報完顏亮后,完顏亮隨又讓人把徒單貞和蘇保衡兩位大將叫來一起商議。
蘇保衡身為水軍都統制兼工部尚書,徒單貞則擔任樞密副使、沈國公兼同判大宗正事。這二人皆為完顏亮的心腹,此次出征大宋及前往西夏,均隨行在側。
經過商議,一致認可徒單合喜等人的作戰計劃,于是大軍順利出發。
完顏亮急不可耐,渴望再次殺入大宋,此次誓要血洗大宋。
他也想直取潼關,突破天險,直搗東京汴梁,生擒大宋皇帝并將其閹割,再將大宋群臣悉數閹割,以泄心頭之恨。然而,他尚存一絲冷靜,深知此舉幾無成功可能,因為大宋重兵集結于京城附近,尤其是潼關天險,更是重兵把守。
潼關本就易守難攻,加之宋軍嚴密布防,欲破此天險實屬難上加難,而若無法攻克潼關,便難以向東京汴梁挺進。
相比之下,徒單合喜等人制定的進軍西蜀,奪取天府西蜀,獲得一塊根據地,再從長江沿岸而下,進攻長江兩岸,切斷大宋南北,這個作戰方案更為容易,也更穩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