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明白這一點之后,從寶覺寺返回了兵營,隨即下令讓夏仁宗和任得敬來見他,他準備擒賊先擒王,把這兩個人扣下來,迫使他們投降。
然后馬上押解他們去獻給大宋,換取解藥。
為了能夠最快速度獲得解藥,他準備親自押解夏仁宗和任得敬前往大宋東京汴梁,要日夜兼程才行,以便盡快獲得解藥,這件事每耽誤多一刻,他就要多經受一次可怕的折磨。
可是他下達的旨意卻落空了,夏仁宗告訴傳旨太監,他病倒了,連床都下不了,無法前來面圣。而且說他得到消息,山賊準備襲擊興慶府,因此他被迫將興慶府的城門全部關閉。
在送走金國使臣傳旨太監之后,他便下令把北邊的城門也關閉了,因為他料想到一旦完顏亮得知他生病不去見完顏亮,完顏亮必然會發動進攻。
而任得敬則沒有接到圣旨,因為傳旨太監趕往任得敬的兵營時,任得敬的大軍已經離開了兵營,往南邊急馳而去了。
傳旨太監只能回來復命,完顏亮得知之后勃然大怒。
他決定用雷霆之怒先行拿下興慶府,抓住夏仁宗,前往邊境,擊潰任得敬,盡可能將任得敬也活捉了。
如果戰局順利,這無疑是最佳結果;然而,一旦戰局不利,他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維持高壓進攻態勢,另一方面緊急派遣使者前往大宋,詳細說明當前局勢,并請求大宋先行提供解藥。
他需向大宋明確表態,承諾在下一批解藥送達之前,即一個月內,必定攻下興慶府。他堅信,這樣的承諾能夠獲得大宋皇帝的認可。
攻打西夏的戰斗隨即爆發。
完顏亮因故無法親自上陣指揮,遂將指揮權交予宇文虛中。
他并未將軍隊托付給其他武將,而是選擇了文臣宇文虛中。這一決策源于完顏亮上一次在長江邊采石磯的遭遇:
當時,他險些被叛將完顏元宜用弓弦勒死。當時宇文虛中不顧個人安危,向叛軍求情,懇求他們放過完顏亮。在被拒絕后,宇文虛中更是跪在完顏亮面前,表示愿意與他一同殉葬。
完顏亮從大宋兵營回來后,得知完顏元宜等人并未殺害宇文虛中后,不禁大喜過望,對其重重犒賞,并將其視為最可信賴的大臣和心腹。
而這次他必須把軍隊交給一個信得過的人,因為他已經沒辦法指揮軍隊。
雖然每次疼痛之間有大概一個時辰的緩沖,但這一個時辰根本不夠他去指揮軍隊的,一旦遇到什么重大問題,必須要人當即決策,可沒有時間等他從劇烈疼痛中醒過來。
所以軍隊交給宇文虛中他放心,再說了,這只是攻城戰,戰術相對簡單。
宇文虛中需要做的就是督促各將軍奮力攻城,盡快拿下城池,沒有其他更多的戰術要求,一個文臣也是應該可以完成任務的,只要他堅決執行自己的戰略部署。
所以他馬上召開了高級軍事會議,當著一眾將領的面宣讀了他親筆起草的圣旨,任命宇文虛中為兵馬大元帥,統領四十萬金軍,可以便宜行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