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破城后,首要目標便是皇宮,蜂擁而入,大肆掠奪,許多未能及時逃走的宮女淪為俘虜,大量財物被劫走。士兵們甚至為爭奪宮女和財物而發生械斗。
宇文虛中急于抓捕皇帝,但派人在皇城內遍尋無果。得知夏仁宗已逃出城外,他一面派人追擊,一面急速向皇帝完顏亮匯報。
此時,完顏亮正處于兩次劇痛的間歇期,尚能勉強忍受,得知宇文虛中在他嚴令之下當晚即攻破城池,心中大慰,連聲稱贊。
然而,隨即又得知西夏皇帝逃脫,疑似向西逃竄。完顏亮迅速判斷,夏仁宗并非真向西逃,而是虛晃一槍,實則南下去與任得敬的主力部隊會合。
雖未擒獲皇帝,這場勝利的含金量尚難定論,但終究算是有所斬獲。
完顏亮趁著疼痛尚能忍受,親筆修書一封,命人火速送往東京汴梁,請求大宋賜予解藥。
因為他已攻占西夏京城,接下來將追擊西夏主力,力爭活捉夏仁宗和實權人物任得敬,從而控制整個西夏,并將其移交大宋。
完顏亮迅速下令,留下一半兵力鎮守剛攻下的興慶府,隨后親率余部向南直撲西夏與大宋的邊境。
與此同時,夏仁宗帶領殘余部隊星夜兼程趕赴邊境。
當軍隊抵達邊境時,發現任得敬的部隊已控制了邊境主要城堡,主力駐扎在邊境最大的城池洪州。
得知夏仁宗到來,任得敬并未允許他們進城。他在城樓上對夏仁宗說道:“陛下,實在抱歉,我們無法讓您入城。金軍即將抵達,我建議您要么逃往大宋避難,要么向西前往吐蕃尋求庇護。”
任得敬一直試圖驅逐皇帝,曾多次在朝堂上提議讓皇帝遷出興慶府,意圖將西夏一分為二,由皇帝掌管貧瘠之地,而他則控制南邊富饒的土地和優良馬場。
盡管朝臣們一致反對,任得敬的陰謀未能得逞,但他所找的借口卻冠冕堂皇。
如今,他無需再找借口,敵軍逼近的現實理由已足夠充分。他心想,若開城門放皇帝進城,敵軍很可能趁亂而入。因此,他堅持讓皇帝逃離,以便自己建立政權,名正言順地掌控西夏南部的肥沃疆土,并憑借手中掌握的西夏大部分軍隊,成為實際上的西夏之王,讓夏仁宗靠邊站。至于后續事宜,他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夏仁宗氣得渾身發抖,面對城樓上的任得敬卻無計可施,甚至不敢大聲抗議,生怕對方派兵出擊。
于是,他苦口婆心地勸說道:“國相,金軍至少還有一日路程,此刻開城,金軍怎能威脅洪州?我的人馬一個時辰內即可全部進城,屆時再關閉城門。”
任得敬卻搖頭道:“那是假象,敵軍很可能尾隨你們,故意制造錯覺,這正是完顏亮的慣用伎倆。
陛下還是速速逃往他處,比如吐蕃。逃到吐蕃,他們便不敢再追,當然也可逃往大宋,大宋皇帝畢竟是您的繼父,不會坐視不理。”
盡管夏仁宗再三勸說,任得敬仍不為所動。
無奈之下,夏仁宗只得下令繞過洪州,試圖與大宋邊境守將商議,進入大宋兵營。
他們抵達邊境關隘,亮明身份,請求會見大宋邊關將領。將領雖客氣相待,但明確表示,是否允許西夏國王入境避難,需上報皇貴妃請示,待批示同意后方可放行,希望他們耐心等待。
夏仁宗一聽便急切起來,說道:“后面的金軍追兵已近在咫尺,我們實在無法久等,能否先讓我們進入城中,或暫避于大宋地界,以免被金軍所滅。”
然而,這一請求卻被大宋邊境守將堅決拒絕,理由也十分充分:他無權允許敵對的西夏君王入境避難,必須獲得大宋君王的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