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玄真魂靈將“神君”二字翻譯出來后,陳陽便立馬意識到,此地留下的手信內容,很可能與古時期,滄瀾洲神宮有所關聯。
因為只有在那個神宮還未曾坍塌破碎的時候,才有“神君”這樣的稱呼。
涉及到自己的身世之謎,陳陽自是不敢有絲毫大意,開始細細閱讀手信的內容。
在魂靈翻譯的同時,他也將自己的意識投射在巖壁上,進行深度感悟。
半個時辰之后,陳陽將意識與魂靈同時收回。
這座巖洞,實際上是古時某位神道生靈的遺骸。
他以一個普通神道修習者的身份,有幸經歷了神道從鼎盛到傾覆的整個過程。
此處留下的文字,便是他在形神俱散之前,給神宮中某位“神君”留下的絕筆信。
這位“神君”曾許諾他,自己會重塑神道,拯救萬靈。
他聽了,也信了。
故而在那時,所有神道生靈都逃往各處秘境福地中躲災的時候,他選擇了留在滄瀾,等待這位“神君”歸位。
只是很遺憾,直到自己的神道修為被歲月沖刷消磨殆盡,他也未能等來這位“神君”兌現諾言。
不過這位神道生靈卻并未因此心生怨懟。
在這封刻于自己身軀之上的手信中,他只是平靜的講述了自己在這些等待歲月中的見聞、思考以及最后的遺憾。
“我見...神朝消隱...神獸遠遁...”
“我見...神宮破碎...神庭傾覆...”
“我見...神人燃火...神女泣血...”
“我哀...萬載修道...一日成空...”
“我悲...同胞哭嚎...流離失所...”
“我思...恐是天外大劫臨世...”
“我篤...神君之口絕無虛言...”
“我憾...道行淺薄...終不敵歲月蹉跎...未能等來神君復道功成...”
直至消亡之時,他也始終堅信著那位“神君”作出的承諾。
相信他一定會重回世間,為所有神道生靈,創造出一片安身立命之所。
解讀完畢這份手信的內容,再看向四周的巖壁,不知為何,陳陽胸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切之感。
只因一句承諾,這位神道生靈便是心甘情愿的留在此地,消磨道行、枯守至死。
想來這位“神君”在他心目中,一定有著十分特殊與重要的地位吧。
“昔年神智不顯,無緣見上一面,時隔萬載得遇道友,實乃一大幸事,請受陳陽一拜。”
陳陽化形石身,而后慢慢降于地面,以表達對這位神道生靈的敬意。
隨后他離開了巖洞,招來數十道真元,將此地徹底封存在了黃沙之下。
保險起見,又投下幾道神力為其做了遮掩。
這是為了防止以后有其他修士尋到此地,致使巖洞遭到破壞。
若是日后自己有能力將破碎神宮修補完好,便可將這座巖洞整個搬進去,也算是了結這位道友的一番夙愿。
此行雖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收獲,但卻是讓陳陽又得到了許多此前不曾掌握的信息。
在巖洞手信中,提到了多個稱呼。
神朝、神獸、神庭、神人、神女...
這也就是表明,在久遠的仙神同現的時代,神道亦是有著一套自己完整的運行體系與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