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樣的聰明孩子對話,便能省去不少事。
何勝遠問禮過后,楊靈清便挑明道:“安道長老教得好,你也學得不差。”
何勝遠聞言便是心頭一明,胸中敬意升起。
省去了那些無用的自我推銷環節,果斷上前拜下,直言謝恩。
這個機靈孩子的出現,倒真是楊靈清此行的一個意外之喜。
而從何勝遠的情況也能看出,大家族的內部爭斗也是非常殘酷的。
若非是楊靈清這樣一方外力的出現,何勝遠恐怕就得這么故作普通的裝一輩子下去,最后的結局,也就如何安道說的那般,做個靈植園的管事就到頭了。
這種情況在家族發展中是難以避免的事情,因為隨著人數越來越多,幾百年下來,家族必然會成為一個極其龐大且復雜的集體。
在利益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明爭暗斗是必然會出現的。
甚至掌家之人還會有意制造出家族內部矛盾,以便制衡各方勢力,維護自已的領導地位。
這同樣是治下的必要手段,一方大勢力內部若無競爭,那就很難有奮發向上的動力。
唯一的難點,就是把握好這一競爭的“度”,不可使矛盾過于激烈,也不可使其過于平淡。
過于激烈會影響團結,過于平淡卻又達不到競發之勢,其中門道和講究很多的。
而何勝遠這樣一個需要用藏拙來保護自已的人才,之所以會在何家處于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本質上還是因為何家的體量太大,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
何勝遠有天賦不假,但他的這份天賦還沒有厲害到,能對整個家族的發展造成影響的地步。
若是在這種情況下,何勝遠將自已的能力顯出來,有了鶴立雞群的姿態,那招來的麻煩事,肯定比得來的益處要高得多。
這無論對他本人,還是他這旁系一脈,都不會是什么好事。
因為資源有限,你冒頭了,就會擠掉原本別人的位置。
而你又是出身一支實力弱小的旁系,毫無背景靠山的情況下,人家對付你的辦法多得是,你是根本招架不過來的。
所以何安道才會那般急切的,想要給何勝遠謀一條出路,同時也是給自已這一脈搏一個未來,不想要放過楊家這一個機會。
待二人離去后,楊靈清便是給何勝來傳了一封書信,將此事言明。
其中并未掩飾何勝遠的天賦一事,楊靈清明說了,楊家現在正值用人之際,要帶走這孩子回去使喚。
于是在三日之后,與賞賜一同下來的首批人員名單中,何勝遠的名字被添了上去。
此番要去往楊家的三人,便是何勝樂、何頌一、何勝遠,皆為何勝來舉薦。
其他幾大何家派系,雖然支持這種交換事項,但他們行事都比較謹慎,不曾舉薦自已手下的年輕修士。
正好何勝來做了舉薦,便先讓這三人去探探路,他們好再觀望一番。
又過了五日,何勝來忙完了家中事務,便是派出一艘何家渡船,親自將四人送去了松山。
楊靈清將何勝來這個親妹妹何勝樂,留在了松山主家。
境界修煉方面,有薛青鸞、楊靈睿這樣的天才前輩們指導。
謀算手段方面,有老祖楊貫峰親自帶她。
起初對于這個決定,何勝樂心中還是有些想法的,因為她此行就是奔著楊靈清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