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已的想法道出后,符因等人便都是陷入思索,開始在各自龐雜的記憶之海中翻找起來。
“神君大人,小神有言。”
武化最先開口,陳陽便示意他上前細說。
“小神并非滄瀾之地的本土神靈,是在大劫將至時,慌不擇路闖入此地的。”
武化緩緩說道:“那時我人生地不熟,在滄瀾洲內更無倚仗,幸得一座鎮域神碑指點,方才尋得那如今的逐虎漠海福地,得以保全性命。”
“在過去,這種鎮域神碑在各個方位都有修造,既然我能夠在那西北之地得到指引,想來在東南魔土領地之中,也會有同樣的存在。”
“神君所言的神道遺物,或許就是這鎮域神碑也說不定。”
“鎮域神碑嗎?”
陳陽心中念叨著。
武化所言的那個指引他的鎮域石碑,大概率就是自已在逐虎東疆邊地荒原內,尋得的那道刻有遺言的石碑。
如今這碑已經被陳陽收入了自已本體的洞天之內保存。
但鎮域神碑依舊是神道所系之物,如今外界神道已然不復,即便他能活過這萬載光陰,應該也是會在某座福地或秘境中才是。
想要以此來影響外界,甚至干預到仙道正魔戰事,還造出一出大禍大災,可能性并不大。
武化退回去后,枯運隨后上前。
他曾經久居神宮,見聞比較廣,他以血陽神尊以及自已曾經的主人為例,提供了另一種思路。
“神君大人心有所感,或許并非是實物所致,亦有可能是萬載之前,某位神道大能在這座魔土之上留下了某種后手。”
枯運說道:“那長天外大劫雖然厲害,但像我等這般修為低弱,不入位階的小神都有茍活的能力,以那些大能的手段,未必不能將自已的意志保留一部分。”
他的分析不無道理,陳陽其實自承接滄瀾神宮之后,就在思考一個問題。
那就是萬載之前有四座神宮,自已如今成了滄瀾神宮之主,高坐首席之位,那其他三洲之地,未必就沒有與自已情況相同的存在。
古時的那群神道大能若想要保存神道火種,肯定不會將全部希望寄托在自已一人身上。
更有可能的情況是,他們尋找出了許多不同的救世解法,并全部著手布置了下去。
如此一來,只要其中有一個法子最終走通,那神道就便有了重見天日的機會。
枯運之后,白闕代表蠻族三神上前,道出了他們曾經跟隨那位千手獸神的些許見聞。
第一件事,是入了位階的神靈,都會有自已的象征之事物。
譬如千手獸神便象征著世間千種匠人技藝,得了他的賜福,便可在做工之時靈感迸發、如有神助。
第二件事,是他們三人當年被千手獸神看中之時,是神宮內的神官傳令,并派出神使來通知他們的。
這里的神官和神使,當然不是蠻族之地那種垃圾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