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家里有了爐子以后,母親王芳每天早上起來就只用生一處火了。
這爐子是帶煙囪的,可以燒煤,就不用燒那么多柴禾了。
很快九五年就這么結束了,進入新的一年。
月底的時候,李宏斌周蘭兩人帶著李耀上門來走干親禮。
李耀一口一個爺爺奶奶可把張建國跟王芳哄高興了。
張安也沒有啥準備的,鎮上啥也沒有,去縣里來不及,最后準備了一個六六六的大紅包。
因為現在農村的回禮中,給個大紅包便是大禮。
這次周蘭沒有讓李耀拒絕,因為再拒絕就是看不起人家了。
這一天,王芳做了一大桌子菜,什么都沒省。
張安還把二叔三叔一家喊過來一起吃飯。
李耀就跟著張鐵玩了一早上,就已經被張鐵帶著跟村里的孩子融成一片。
在鎮上沒人跟他玩,除了偶爾有個親戚來,帶個孩子跟他一起。
。。。
進了臘月以后,出門在外的人開始回家過年了。
在村里,基本上跟張安一個年齡段的人,早就已經沒有在上學的人,十八九歲的年紀,在家里也是人嫌狗厭的,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南下外出去打工。
農歷臘月初十,這天張安起了個大早。
頂著寒冷的空氣,起床后快速的清醒過來。
今天是村長張建文老叔家要殺豬,前一天就已經到家里來請張安家去幫忙。
其實說是幫忙,但是去的人太多了,一人出點力,然后就當在那玩耍,然后一起吃殺豬飯。
張安和張建國到的時候,村里幾個來早的老人已經在開始燒水了。
張安見到了不少之前的熟人,都是他小學初中的同村同學。
應該是打工回來過年,看著一個個穿著牛仔褲牛仔衣,潮的不行。
因為殺豬需要燒很多水,而村里現在還沒有裝自來水,所以需要人去大水井里挑回來。
張安看著一群老頭打算去挑水,也坐不住。
他剛剛跟幾個兒時的小伙伴坐在一起聊了會天,敘敘舊。
但是他發現他跟這些人已經聊不到一起去了。
人家張口就是外面的大城市多好,多發達,錢有多好賺。
是的,沿海地區的城市跟這個山區小村莊比,確實是一個天一個地不能比。
但是他們夸張的手法,要是用的語文考試上面的作文的話,那相信可以拿很高的分。
張安不是沒有見識過外面的世界,后世燈紅酒綠,車馬如龍的大城市,首都跟滬上他都去過。
但是往往通過貶低家鄉來提升外界的做法,張安有些不能接受。
所以他一直沒說話,聽著他們自己吹自己的。
所以看到要挑水的時候,他主動站起來去幫忙挑水。
他一走幾個年輕人就不好坐著了,畢竟要給家鄉的人展現一下自己。
可不能留下只會吹牛不干活的名頭,不然到時候短短幾秒鐘,他們就要身敗名裂。
一個個趕緊接過老人們手里的水桶跟張安一起去挑水。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啊,張安已經會挑扁擔了。
所以挑擔水根本不成問題,但是其他幾人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