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破土到現在一個月多一點時間,房子大體差不多蓋好了,建筑隊的效率也很快,難怪城里的那些房子蓋得那么快,不是沒有原因的。
現在張安家這里,唯獨最頂上的大梁還沒上,所以屋頂瓦片還沒開始蓋。
不過找了人看了日子以后,正巧這幾天就有個上梁的好日子。
所以張安也不著急,正好自己之前的時候找人訂做的門窗現在都做好了,現在正好拉過來。
可以讓建筑隊就先把門窗給裝上。
也正好就可以先把墻面跟地面給處理了。
地面張安聽了李宏斌的勸,沒有貼地磚,而是弄的水磨石地板。
但原本張安根本就沒打算怎么搞,甚至是只想打個水泥地面就行了。
誰知道李宏斌手上還有這些業務,那就正好給弄了。
水磨石的地面,可比地磚好用多了。
尤其是這兩年,地磚剛剛走上市場,貴得離譜。
雖然水磨石也貴,但是跟地磚一比,還是要便宜很多的。
關鍵水磨石的地面用多少年都是那個樣子,優雅永不過時,后世二十幾年以后還有人也用水磨石地面。
雖然張安跟李宏斌討論了半天,但是最后李宏斌還是決定自己拿主意就行。
他算是看出來了,張安就是個外門道,一丁點都不懂。
而旁邊村里送給李宏斌的那塊宅基地,他們也找了人看好了日子。
之前就已經過了破土儀式,地基都已經打好了。
只等張安家這邊完工,大師傅們走過去就可以直接開始蓋李宏斌自己的房子。
對于搬到長箐村來的事情,李宏斌可是在家里勸了李耀的爺爺奶奶好幾天,總算是說服了兩個老人。
周蘭倒是挺高興的,因為長箐村里離鎮上近,要是二老在長箐住下來,他們平日里來回可就方便了。
不像以前那樣,每次要回一趟老家,都要上幾個小時。
那個山路李宏斌這個老司機都得慢慢開,周蘭更是不敢開。
二老一開始是不想搬來的,一直跟李宏斌說他們在那里住習慣了,不舍得。
其實哪里是住習慣了,只是放不下李宏斌爺爺奶奶的墳塋罷了,覺得搬走了以后面,平日里想去祭拜一下都挺遠的。
他們家以前不是本地的人口,而是戰亂的時候,從外地躲難遷過來的。
附近的山里這樣的人家多了去,根本就不存在故土難離的說法。
不過最后在李宏斌跟周蘭,再加上李宏斌的兩個哥哥的勸說之下,二老才同意。
而且是周蘭說了,讓二老過來的話,等李耀放假了,她們也好把李耀帶過來在他們二老身邊帶著。
以前在老家的時候,因為路遠,周蘭不放心讓李耀過去住。
當爺爺奶奶的人,怎么會不喜歡自家孫子呢。
尤其是老大老二家的孩子,他們兩個老人都是從小帶著長大,獨獨老三家的這個獨子,他們沒機會帶在身邊。
時間長了跟他們都不怎么親了,所以周蘭這番話算是把住了二老的命門。
周蘭這話一說,老爺子馬上就不猶豫了,搬,蓋好房子就搬。
他們家破土打地基的這一天,是在張安家里做的飯給大家吃的。
時間來到了張安家上梁的這一天早上,村里很多沒事的人都來到了張安家里湊熱鬧。
兩根又粗又長的大樹,被大家一起從張安家的老房里抬到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