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希似懂非懂地聽著,她覺得王秋月的話好像有道理,又好像哪里不對。怎么可能會有人只知道讓別人對自己好,而自己卻不付出的呢?可隨即她再想想,自己的妹妹好像對自己的家人也是這樣,總覺得我和爸爸媽媽對她好是天經地義的,她只要享受我們的好就可以了,可是這是自己的親人啊。親人之間的付出本來就是不計回報,是心甘情愿的。親人?那王秋月和公公婆婆之間也算是親人吧,那付出?回報?林希希又有點糊涂了。
王秋月像是看透了林希希的心思,微笑著說:“你是不是覺得我孝順公婆是應該的,不應該講什么回報,對吧?”
林希希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我們中國是一個講究孝道的國家,孝順公婆自古以來就是天經地義的,對吧?可現在,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愛應該是相互的,包括我在內,我也覺得愛應該是相互的。我可以對你好,我可以不求回報,可是,你不應該故意刁難我。這是底線!就像那些熱衷于做慈善的人,他們可以為那些素不相識的人做一些事情,從來沒想過要那些受益者為自己做什么,可是,如果那些受益者不僅不知恩圖報,反而去誹謗那些幫助了自己的人。你覺得做慈善的人會不會寒心?”
林希希點了點頭。
王秋月笑了笑,說:“或許,我這個比方并不是很恰當。可是,我當時真就是這么想的。起初,我的愿望很美好,好好對待公婆,期望他們也能善待我,就像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后來,我的期望就變成了只要他們不刁難我就好。再后來,我就抱著了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隨便你們怎么對我吧,我盡到我自己做兒媳的本分就好。其實,當一個人不再有期望以后,就不會覺得受傷了。人之所以會受傷,只是因為自己對某個人、某件事有了期望,當達不到自己心里的那個期望值時,就會覺得自己沒有被重視,沒有被愛,自己的能力是不是不行等等悲傷的想法。”
林希希想了想,覺得王秋月這段話特別有道理,還真是這樣,之所以不開心,是對某人或者是某事有了期望。如果對什么都不在乎,都無所謂,那真的就沒有憂傷這個說法了。
“可是,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怎么可能做到對什么都沒有期望了?”林希希覺得明白道理和做到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很多道理都懂,但是做到卻很難。
王秋月的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苦笑,“當一個人絕望了,心死了,自然就不會再有期望了。”
林希希同情地看著王秋月,心里想著這個比自己只大了幾歲的女人到底經歷了一些什么?
世間所有的感情,只有雙向奔赴才是最美的!無論是戀人、夫妻,還是朋友和親情。哪怕是父母和子女。無論什么感情,如果只是單向的,要么會有一些遺憾,要么總覺得不夠完美。最最讓人覺得唏噓的,便是由愛生恨而發生的悲劇。之所以會由愛生恨,也只是因為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而生出來的恨。
“阿峰對女兒好嗎?”林希希問道。
王秋月有點欣慰地說,“對女兒來說,他還是一個好父親。”王秋月看了林希希一眼,“這也是我能跟阿峰走到現在的唯一原因了。我嘗盡了人間的那么多苦,唯愿女兒能少受一些苦。”
林希希看著王秋月,心里想著難道是自己看錯了她?她不是我所看到的知性、溫柔又善良的女人嗎?不然為什么公婆刁難她,老公也對她不夠好呢?不是說好人有好報的嗎?
“希希,你知道為什么人們長說好女人遇不到好男人,好男人遇不到好女人嗎?”王秋月突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