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九年是萬琉哈氏入宮以來過得最好的新年。
這是她封嬪的第一年,內務府的孝敬、各宮主子的賞賜自不多說,就連萬琉哈家送來的銀子也比往年翻了足足一倍。
如今宮里頭沒有皇后,佟妃雖是執掌鳳印的貴妃,但也不敢擺皇后的譜兒,大家先去給太后請安,再離開寧壽宮各回各的宮殿。
以前每到這種大年節里人多的時候,太后不會越過幾位高位嬪妃關注萬琉哈氏,可如今萬琉哈氏作為新封的定嬪,也已經是一宮主位,在寧壽宮都能有座位了,太后多關照了她幾句也是合理的。
太后的態度擺在這里,周圍的嬪妃對著萬琉哈氏也更是和氣起來。
給太后請安完畢后,眾位嬪妃從寧壽宮中出來,準備回各自宮中按著之前分配好的任務接待外命婦。
臨到分別之際,佟貴妃對著萬琉哈氏道“聽萬歲說,妹妹畏寒,冬日里頭不愛走動。年前內務府送了不少新茶過來,等年后開春暖和些了,得閑便來承乾宮中喝茶便是。”
以前萬琉哈氏是沒資格去佟貴妃宮里頭請安的,佟貴妃眼里也根本沒有她這個人,現如今倒是也開始想跟她交好了。
說起來,似乎從十二出生之后,萬琉哈氏覺得周圍的一切都順當了起來。
她對著佟貴妃恭順地笑了笑“娘娘執掌六宮,這大年節下的,想來也忙得很。等年后娘娘得閑了,我便去承乾宮給娘娘請安。”
年前年后這段時間總是這樣,忙的人越發忙碌,而閑的人卻越發得閑。
幾個皇子當中,如今最閑的便是七貝勒胤祐。
得閑的七爺便花了大功夫寫了一冊永定河志,初三那天入宮領宴過后,就去阿哥所給了殷陶來看。
殷陶捧著七爺的著作讀了幾日,越發感慨起來。
不得不說七爺挺有才的,康熙每個兒子幾乎都很有才,就連相對平庸的五爺和十爺,要真的撒手出門去混也是一條好漢。
只可惜他們是皇子,只能做一些皇子該做的事情,卻不能發揮出本人應有的才干。
過完年后,一切又開始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殷陶等年紀尚幼的皇子去書房念書,四爺等封爵的皇子繼續辦差,七爺繼續在家賦閑。
這日晌午,康熙起得晚了些,不想去南書房見人,只想一個人清靜清靜,歇一歇腦子。
歪在榻上看了半個時辰書以后,康熙就叫魏珠把殷陶給叫過來陪自己下棋。
畢竟那兩本棋譜也不是白給的。
同小兒子手談兩局過后,康熙對著殷陶問道“這幾天都在做什么”
好像很久沒有這個兒子的消息了。
殷陶有心給七爺賣個好,道“七哥寫了幾冊永定河志借給了我,這幾日我都在阿哥所看七哥寫的這幾冊書。”
康熙點了點頭“是了,之前東巡時候也帶著老七去了一趟渾河,他倒是有心了。既如此,你也拿那書來給我看看。”
殷陶起身應了,沒一會兒便取了書回來。
康熙隨手翻了幾篇,覺得很是不錯,老七腦子里還是有些東西的。
想起自己似乎也太久沒有老七的消息了,康熙便轉頭對著梁九功道“明兒著人把七貝勒叫過來,朕有話跟他說。”
梁九功應了下來,第二日一大清晨便叫乾清宮奉茶太監李敬去請七爺入宮。
結果李敬這一去就是幾個時辰,一直都沒有回來。
直到后來過了巳時,康熙都用過點心了,想起這時候對著梁九功問起來了“老七怎么還沒過來”
梁九功心里把李敬罵了一十八遍,臉上表情卻波瀾不驚“回萬歲爺,七貝勒還沒到呢,奴才再找人去催催”
康熙擺手道“倒也不必。”
只是大年節下的,老七身上又沒差事,一般是該在家休息的,就是出門也不會多遠,這會子還沒過來,是不是遇上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