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即便是那個年代,生過孩子再結婚,也不是沒有可能。”
“等等。”白計安把還在錄像的手機關掉還給賀威,隨后,他給王叔打去電話。
“計安啊,我剛想找你。”
白計安心里一動,“有消息了?”
“有一點,也不知道對你查案有沒有幫助。”王叔邊拿起資料,邊戴上掛在胸前的老花鏡,念道:“關于你之前叫我查的6月9日和5月30日是誰的生日,還沒有線索。不過我倒是查到了中川家的一些過往。”
白計安說了一句“稍等。”隨后,他掏出藍牙耳機,一個自己戴上,一個按進賀威的耳朵里。
“說吧,王叔。”
“是,中川家族的歷史很豐富,祖上一個老家主,
“中川英士呢?”
“他家是從商的,他的大伯和堂哥是從軍的。”
白計安問:“那段特別的時間里,中川英士到底來沒來過中國。”
“你先別急,我正要說。”
據王叔的資料,中川英士的父親和大伯都曾踏上過中國的土地。
只不過一個目的是侵略,一個目的是賺錢。
1942年,不到20歲的中川英士和他的堂哥中川孝雄也隨各自的父親來到了中國。
不過兩人的結局卻大相徑庭。
1945年,日本遞交投降書。
中川英士的大伯死了,堂哥作為戰俘被送到西伯利亞后不久了無音訊。
只有從商的他們及時回國,保住了性命。
白計安追問:“及時回國?具體哪一年?”
“很抱歉,計安,具體的時間我沒有查到。”
“最多1945年7、8月份。”賀威插嘴道。
白計安看著他:“理由。”
“這是我推測,理由有兩個。第一,假如中川英士和他的父親更早之前得到即將投降的消息,按常理,他們會不顧一切幫助中川孝雄逃回本國。第二,從中川物產是由中川英士創立來看,中川英士他爹雖然從商,但是并沒有做出什么成績,無論財力、權利、人脈都不夠優秀。”
白計安點頭,“所以中川家絕對不會是被最早通知立即回國的那一批商人。”
“沒錯。”
“小賀嗎?”直到聽見賀威的聲音,王叔才知道白計安身邊還另有其人。“我都好久沒見到你了!”
賀威沖著白計安撇撇嘴,“你問他啊,回國之后一直窩在事務所,也不回家。他不回,我就沒機會去了。”
“小賀說的沒錯,計安,得空回來看看,老爺和夫人都很想你。”
白計安抓過賀威的筆記本,在上面圈圈畫畫,心思根本就沒在王叔的話上。
“計安,你聽沒聽到我的話啊。”
“聽了聽了,我知道,等我得空就回去。”
“別忘了,帶上小賀。”
“知道了。還查到別的消息嗎?”
“目前就這些,不過我還會繼續查的,有消息我再聯絡你。”
白計安掛掉電話,把筆記本還給賀威。
“從時間上看,中川弘樹生于1943年,就在中川英士來到中國的第二年。”
賀威表情凝重:“所以,中川弘樹是中川英士在中國生的孩子。”
“嗯,無論態度還是時間點,中川弘樹和中川雪奈有極大的可能,沒有血緣關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