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32.4公里,大約需要45分鐘。」
三十多公里!
譚杰探身瞧著導航,“白先生,咱們要去哪啊?”
“盤龍江。”
“是有委托嗎?”
白計安掛擋,“嗯,算是吧。”
此時正值深秋,樾安市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是金黃色的落葉。一路上,譚杰望著窗外不斷閃過的美景,心里連連感嘆這工作找的真好。
除了時不時需要遇到不同程度腐爛的尸體之外。
“你會挑嗎?”白計安忽然問。
“挑什么?”
“魚。”
聞言,譚杰詫異地張開嘴巴,“白先生,你特意開兩個小時的車去盤龍江,是為了買魚?”
“嗯,我聽說那里的魚很有名。”
“的確很有名。而且,那里的魚根本就不需要擔心新不新鮮,都是剛打上來的,就是有點貴。”
“新鮮就行。”
兩人到達盤龍江時,停車場上幾乎沒了車位。車與車的中間,還時不時出現幾個扛著單反、攝像機和三腳架的人。
趁白計安倒車,譚杰伸出腦袋左右探望,“是有什么活動嗎?”
白計安下車關門,迎面,凍臉的強風吹得他不得不瞇起眼睛。
“活動?什么活動非要在這兒辦。”
“可是,好多人都帶著設備,中間還有幾個帶著工牌的記者。”
白計安沒心思研究這些人究竟為什么會來,他系好大衣扣子,只想趕緊買一條好魚后回家。
作為地道的樾安人,譚杰從小就在電視上看過盤龍江捕魚的盛況。
據說,每年除夕之前的最后一次捕魚都是最轟動的。
不僅樾安市本地的記者會來采訪,還會有許多來自外地,不遠千里的人特意趕過來,只為了買幾條新鮮的大魚。
最夸張的是兩年前捕出來的頭魚,經過拍賣,以百萬的價格成交。
當時新聞一出,在網上迅速引起了軒然大波。
網友在感嘆價格高昂和買主大款的同時,不禁調侃,一條魚都能值百萬,而自己起早貪黑,費個牛勁兒,還在月入三千。
不是說人才是高等動物嗎?搞什么!
“今天的江面真平靜啊!”
“是啊,風這么大,我還以為能拍到江水化成的猛獸呢!”
“可別!江水要是真的滾起來,上哪找水怪去?”
“對啊,怒江盛況什么時候不能來拍。”
走出停車場,譚杰立馬追上白計安,他偏過腦袋,說道:“白先生,我知道為什么有這么多人帶著設備來這兒了。”
說著,譚杰把搜索完畢的手機遞給白計安,“他們說盤龍江被拍到有水怪!”
“水怪?”
白計安瞄了一眼屏幕上模糊不清的視頻,江面上的確有一塊不同于江水之色的陰影。
他接過手機,在話題下連續劃了幾下,所有的畫面幾乎都相同。一看就是同一段視頻,不同的新聞號反復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