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來了。
是小的時候,母親家里的親人就總會在她的面前數落父親的不是,用各種各樣,她已經忘記的回憶,形容他對自己的不好。
潛移默化之后,她恍恍惚惚地長大,也日漸分不清楚。
尤其是初中放學時,看到父親遞給她的,學校旁邊奶茶店里小料最豐富的奶茶時;
尤其是高中三年,起早貪黑,每天接送她上下學時;
尤其是她說想吃什么,父親都會說「明天爸給你買」時;
尤其是她長大后,突然想起小時候,每天晚上,她都會在家門打開的第一時間跑到門口,接下在玩具商店工作的父親拿回來的新玩具時。
父親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她更分不清了。
兒時這些記憶,羅染從來沒有在任何朋友的面前傾訴過。
她只是默默地承受著,默默地停留在無比混沌的記憶中反復掙扎著。
如果把這些都說出來,或許會有人認為,母親一家人在小孩子的面前數落她的父親真的很過分,他們別有用心,他們一點也不愛這個孩子。
別有用心,她無法否認,也無法證實。
但關于愛,事實卻恰恰相反。
他們待羅染更好。
偶爾脾氣暴躁的母親更是對她好到超凡脫俗。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好,不但把存在細節中的父愛比了下去,還讓羅染誤以為,這個世界上,她和媽媽是互相最愛的人。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在了,她們還有彼此。
直到,最近的一次。
他們又要“離婚”了。
她就像之前的每一次一樣,無條件地支持母親選擇自由。
結果,母親冷淡地說:「我跟他在一塊三十多年,比你可長多了。」
自那天,她終于明白,母親非常愛父親。
她是母親疼愛的孩子,但她永遠都不是母親唯一的選擇。
自己的存在也永遠都代替不了任何人。
那為什么呢?
你們的相愛,為什么要不停地在她的面前反復上演狼來了?
吵架之后,分手也好,離婚也罷,為什么要叫她參與進來,到最后,又用三言兩語讓她像個小丑一樣出局?
目的是什么?
愛又是什么?
記事之后,一直堅定不移的想法被他們反復幾次不了了之的離婚,變得開始動搖,終于又被母親簡單的一句話推翻。
羅染終于明白。
原本她認為的父親愛哥哥,母親愛自己,自己愛母親;
實際上是,父親最愛哥哥,也愛她,母親愛自己,也愛父親。
從頭到尾,她根本就沒有被堅定地成為某個人的唯一。
她只是獲得過一部分的愛而已。
真可悲。
羅染看著橋下隨風波動的水面,自嘲地笑了。
親情、愛情、友情。
人類情感中的愛有著明顯的界定,它們需要清晰地分配給不同身份的人,缺一不可。
她居然在一年前才真正地明白。
她一直混為一談,不是分不清中間的區別,而是她的情感沒有那么健康。
她不敢奢求擁有能夠抒發她三種不同情感的人,她只想要一個。
她只想要一個,一個她當做唯一的同時,也把她當做唯一的人。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