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云聽說,這位胡子花白的先生,出自書香門第,祖上三代都是有功名的舉人。
這人雖然才識過人,但性格過于孤僻,以至于得罪了主考官,讓他屢試不中。
后來,因為生計,不得已才來書院教書。
朱先生所教的都是一些詩書經典,但眾人大多是貧苦出身,對此并不感興趣。
只有當朱先生講到一些關于山川地理,神仙志怪的故事,這才能提起精神。
有人問道:“先生,這世上真的有仙人么?”
朱先生一向不喜學生提問,但是對于這個問題,他卻罕見地沒有發火。
“這世上有沒有仙人,我并不知道。只是我小時候曾聽一位先生說起過,說他曾經遇到一名自稱修仙者的道士,那道士不僅能夠穿墻遁地,而且還能隔空取物,憑空變化,雖不是神仙,卻勝似神仙。”
易云也聽得入迷,心中想到,這世上若是真的有這般玄奇手段的人,那和神仙又有什么分別?
很快,兩個時辰便過去了。
到了日中時分,易云回到住所開始溫習功課。
他知道,無論以后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有知識。
知識就像一股泉水,讓人能夠不斷成長。
“真是奇怪,這剛學過的詩書講義,我只需念上兩三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記住。也不知是那藥湯的奇效,還是我的腦袋開竅了。”
易云之前雖然也上過兩年私塾,但那時他并沒有表現出這份天賦。
如果當初他能表現出這樣的能耐,爹娘就算是砸鍋賣鐵,也會讓他繼續讀下去。
在山陽國,只要能考取功名,即便是最低一級的秀才,也會得到官府的資助。
像村子里的楊秀才,即使在最饑荒的年歲,家中也不曾斷過糧米。
因為山陽國的國主曾說過,無論什么時候,絕對不能餓死一個讀書人。
當然,國主口中的讀書人,指的是那些有功名的士子。
這也是易云為何如此癡迷讀書的原因。
朱先生除了教授詩書經典之外,還會順帶教授一些山川地理,風土人情相關的知識。
也正是朱先生講授,易云才知道這個世界原來不止一個山陽國。
在山陽國周圍分別分布著黑山,綠水,檀溪,狄蘆等國。
其中黑山國和山陽國被一條山脈阻隔,兩個國家經常為了爭奪礦產爆發戰爭。
而在山陽國的北方,一個極其遙遠的地方,存在著一個龐大的王朝,名叫仙秦。
和仙秦王朝比起來,山陽國就像大象腳底下的螻蟻,二者根本不是同一個緯度的存在。
在了解到這些信息后,易云的視野變得開闊起來,他心中涌起一團熊熊烈火。
他想要走出去,去看一看這廣闊的世界。
不過他目前要做的,還是扎實基礎,熬過眼前這三年。
只是不知為何,易云心中總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他覺得在不知名的陰暗之處,藏著一雙眼睛,在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