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修為而論,只以學問及品行而談。
不過,據說能得‘正人’之稱的儒門學子,都能得到一件文人使用的法器,儒門中人稱其為‘文器’,內含‘文氣’。
這是一種讀書人才能培養出來的氣息。
以前方寸一直以為,儒門中人能夠那么強大,肯定是像山上修士那樣修行,納外界靈氣入體為己用。
當時陳采兒練拳,方寸還很疑惑,為何陸夫子不阻止她?不教她修士的修行法?這不是眼睜睜看著她誤入歧途嗎?
現在才明白,儒門學子們,修的是一口文氣,也只有那口文氣,才能將文字具現化,化成具備攻擊力的東西。
文人之中,除有有‘文氣’之外,還有‘正氣’。
而‘正氣’,也就是‘浩然氣’,那不是一般人能養得出來的。
被評為‘正人’,便可得賜‘文器’,就算不懂修行之人,得到這文器,也可根據這文器,慢慢學會如何使用‘文氣’。
文氣這東西,是可以慢慢養的,但能否用得出來,卻需要方法。
看著這個年紀估計也就二十歲左右的青年,居然能得儒家‘正人’之稱,可見這位不羈公子的品行與文才,皆是上佳之選。
而在這‘正人’之上,還有‘君子’,君子之上則為‘賢人’,賢人之上為‘大賢’。
觀瀾書院的寧山長,便是一位‘大賢’。
雖然不知道‘大賢’擁有什么樣的修為和實力,但方寸覺得,要是陸夫子還在世的話,絕對也是一位‘大賢’。
侯劍飛起身,大袖一展,朝方寸施了一禮,鳳儀之態盡展,儀態之美,動作之標準,令人驚嘆。
禮畢,侯劍飛微笑道:“時才方兄言觀瀾學子迂腐,在下愿聞方兄高論,還請方兄不吝賜教。”
方寸微笑道:“不急不急,且先認識一下在座的各位高士。”
夏秋見此,微微松了口氣,領著方寸,給他介紹起這些學子。
第三個介紹的是一位英氣逼人的女公子,腰間刀劍相錯,雙眸看向方寸時,還給方寸扔了一記白眼過去。
“方兄,這位林英林公子,雖非我觀瀾學子,但其學識,比之我等卻也絲毫不差……”
方寸笑盈盈地說道:“林兄?別來無恙乎?”
“方兄與林兄是舊識?”夏秋好奇地看了眼方寸和林英。
方寸微笑道:“南來之路上,曾與林兄照過面,可惜在下老馬腳程不及林兄跨下寶馬,追之不及啊!”
有人聞言,不由哈哈笑道:“方兄可是驢馬不分乎?”
“那驢太壯,實不似凡驢,故而難分。”方寸依舊微笑以對。
方寸估計,這位女壕俠跑到這谷陽來,可能是來看陳采兒的,畢竟她們都以姐妹相稱了,關系肯定不一般。
只是這位女壕俠性子實在是有些傲,讓人難以接近。
但這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山上修士眼里,山下眾生皆為凡夫俗子,愿意和他們坐一起,算是非常給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