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封神量劫的文殊、普賢等菩薩臉上那一閃而過的膽怯之意,這一幕被眼尖的僧人看得清清楚楚。
眾僧對于那傳說中的量劫,心中的恐懼又加深了一大截。
此時,再也沒有人想起之前的懷疑,只認為是量劫的原因,還有觀音尊者安排不妥當,
才會造成那臭名昭著的六耳獼猴,在唐三藏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為徒弟,還給賜了名,賜了姓。
六耳獼猴此時可能還沒有回過神來,若他聰明些,他就知道這次若能僥幸活下來,可真是撿了天大的便宜,
搖身一變成了如來佛祖的徒孫,還是齊天大圣的弟弟。
這以后豈不是要在整個西方橫著走?
和觀音交好的文殊普賢二人對視一眼,心中暗暗決定趕緊給觀音尊者傳音,讓他尋找空檔,將那六耳獼猴送歸天地。
這西行取經一旦成功,那潑天的功德定然降臨,眾人謀劃了這么久,一人分一點,本來就不多,
這還空降個六耳獼猴來分享勝利果實。你他想的倒是挺美,既然被天道所厭棄,那就重歸天道的懷抱吧!
……分割線……
萬米高空之中,一直觀察著的觀音尊者,精準地接收到了文殊傳過來的音。
聽完觀音不由得開始了陰謀論,怎么總感覺事態的發展越來越不對勁了?
佛祖為何這般縱容那金蟬子?
東西兩方安排的那些劫難和預想的結果大相徑庭,個個都有些出人意料,該死的沒死,不該死的渣都不剩。
難道佛祖還惦記著他之前多寶道人的身份不成?
以前雖然也鬧了些不愉快,但...三清一家親,大家都是自己人!
更何況現在都在為佛教發光發熱,難道那多寶道人還記著仇呢?
他可是大慈大悲的如來佛祖,應該不會那般記仇吧?
觀音搖了搖頭,心中暗笑:
可能是這些日子被金蟬子給氣蒙了,竟無端端的又想起了佛祖前身多寶道人的事。
興許是量劫所帶來的變化吧,反正不消文殊普賢二人給自己傳音,那六耳獼猴也甭想留下命來。
即使現在僥幸得到了金蟬子的庇佑又如何?
待到他離開金蟬子的身邊,自己便馬上現身給他一記大悲掌,說不定自己還能得到天道的嘉許呢,想想還挺美滋滋~
...分割線...
不同于之前進入女兒國,被城中女子圍觀調笑,這丞相還特貼心的安排了馬車。
師徒幾人上了馬車后,連敢掀開簾子看看的勇氣都沒有,就連一向貪花好色的八戒都慫慫的豎著耳朵聽外邊女兒國女子的調笑聲……
馬車走了不到半個時辰便停了下來,車簾很快被掀開,丞相笑瞇瞇的臉露了出來:
【唐長老,咱們已經到宮門口了,您受累,咱們走著進去吧。】
唐僧端起自己得道高僧的范兒微微欠身:
【不妨事,貧僧和徒弟們,從大唐一路行來,那可是不怕苦,不怕累!】
其實唐僧特別想說:
你這女兒國能有多大?有后世的一個縣城大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