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楚辭如此一問,剎那間鴉雀無聲,氣氛安靜得竟有些可怖。
良久,原本只是過來湊個熱鬧,卻將楚辭的問話聽進了心里的師笙笙,方才輕聲道:“應是女子的嫁妝僅能屬于女子以及女子所生之子女吧。”
“答對了,可惜沒有獎勵。”楚辭在這個時候,還順道皮了一下。
可惜,在場的人沒一個覺得好笑。
楚辭無奈只能繼續:“即便一個家庭的家規再不合理,什么資源都由家主、當家主母把持。他們也沒理由把持一個女子的嫁妝。”
“當然,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你們或許見識過,某些不要臉的家庭,時時刻刻惦記著女子的嫁妝!”
言及此處,楚辭環顧一圈,果然見有一大半人都紅了眼圈兒。
楚辭并未予以安慰,也沒有刻意去淡化她們未來或許會遭遇的危機,而是擲地有聲地道:
“那也僅僅只能是惦記而已。只要你們自己能有足夠的魄力和智慧拿得住局面,他們也無可奈何。即便他們心中再怨恨,除了采用極端的殺人手段,他們絕不可能有其他任何有效的辦法來奪走你們的嫁妝。”
“殺人?為了嫁妝,他們竟還會殺人?”在場的眾人即便家中情況混亂,可她們本質上也不過是十幾歲的小女孩罷了。
“殺人”二字,著實超出了她們的想象范疇。
有些甚至還妄圖從楚辭的臉上看出,他是否是在開玩笑。然而此刻的楚辭卻是一臉嚴肅,“我為你們講述一個例子吧……”
于是,楚辭以旁觀者的視角,再度將丁建州的事例取出,細致地講述了一番。
在場的諸多學子,在隨著楚辭的講述過程中,竟是不由自主地紛紛將自己代入其中。
他們的神色隨著故事的發展而不斷變化著,時而緊張得面色發青,時而又因恐懼而變得煞白。
當聽到那些驚心動魄的情節時,他們的身體也會不自覺地微微顫抖,內心充滿了焦慮與不安。
他們的眼睛緊緊地盯著楚辭,仿佛要從他的講述中尋找到一絲慰藉。
……
直到最后聽到第二任妻子成功和離,并且帶走了大多數孩子。
而那被算計做妾的女孩兒也幸運地退了婚,他們那高懸著的心才總算是緩緩地落了下來,一個個都長舒了一口氣,仿佛從一場可怕的夢魘中掙脫出來一般。
而這時的楚辭仿若一個魔鬼般,竟然要求她們進行總結。“聽了此故事,你們有何感悟。大家暢所欲言。”
在場的學子皆一臉菜色,不過也有那心大之人。依舊不肯相信,固執地索要一個答案:“山長,這個故事可是真人真事兒?”
“不錯,故事里的丁成,其原名乃是丁建州,原本是城郊丁家村的一位秀才。”楚辭眼睛眨都未眨一下,直接說道。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