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日在外周旋奔波,也想嘗嘗家里的味道。
青姨娘一愣,隨即應下,“好哇。只是我多年不下廚,手藝生疏了,不知道做出來味道怎么樣。”
“只要是母親做的,我都愛吃。”
關月笑意盈盈,眼底有波光閃爍。
只是很快,就被她隱了下去,并未叫人察覺。
青姨娘拍拍她的手,“好。”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閑話,關月見時辰不早了,便起身告退。
離開時,她看著滿屋的書,突然說道,“母親這里的書看著頗為有趣,我可否借一本去?”
“好啊。”
青姨娘沒有絲毫吝嗇,隨手一指,“這里的書你可以隨意取用。”
“多謝母親。”
最后,關月取了一本雜錄帶回松濤苑。
燭光搖曳下,關月一頁頁翻著,生怕大力,扯破本就久遠的紙張。
這本雜錄記載的是蜀地的一些風土人情,山川河流,歷史文化,乃至一些神仙鬼怪,以及對蜀地人們生活和信仰的影響。
毛邊明顯,顯然經常被翻閱。
而其上還有著諸多批閱的筆記。
筆力雄健,字跡大氣。
她看過青姨娘的書法,也見過關庭的字跡。
書里的批注,不是兩人做的。
關月若有所思,叫住正在剪燈花的人,“迎香,我母親的事,你知道多少。”
迎香歪了歪頭,保持著拿剪子的姿勢,直到燈花炸開,蹦了一滴油在她手上,她才反應過來。
“小姐,我從小就跟著您去桃花村了,對青姨娘的事所知不多。您是指哪方面?”
關月:“她是怎么和我爹認識的,我外祖家在何處?這些,好像從沒聽人提起過。”
“奴婢隱約聽人提起過,老爺是在外任途中遇到青姨娘被山匪攔住,發了善心,救了她,并且帶在身邊。至于您的外祖家……從沒聽說過。”
關月眉頭蹙得更深了。
這個說法聽起來合理,但細想來,總覺得怪異。
就好像青姨娘此人無根無據,不知祖籍,憑空出現了一樣。
“那她的心疾又是怎么回事呢?”
迎香:“這個說是娘胎里帶出來的,然后在生產過程中又沒調理好,落下了病根,所以青姨娘的身體才會這般虛弱,日日用藥養著。”
“既是娘胎里帶出來的,為何我沒有呢?”
“呸呸呸!”迎香連忙道,“小姐您健健康康地多好啊,怎么還能盼望著自己生病!太不吉利了,以后您可不能再這么說。”
她噘著嘴,認真得不行。
關月笑了笑,“好,不說了。”
她又翻了兩頁書,一股怪異感再度涌上心頭,“我回府當天,父親曾去過晚香堂,我見他們之間也沒有齟齬,何至于這么多年,父親都不踏足母親的院子呢?”
這是最奇怪的地方。
關庭既救了她,將她帶在身邊,還有了一個女兒,怎么說也是有感情的。
況且他在得知景夫人想要讓自己替嫁后,怒氣沖沖與之理論,言辭激烈,不似作假。
種種行跡來看,他都不像是會將自己置于鄉下不聞不問、對青姨娘無甚溫存的人。
迎香搖頭,“奴婢也不懂。”
關月手指在桌面輕叩,總覺得可疑,又暫且猜不出背后的原因,遂作罷。
“罷了,再看看吧。”
她總會知道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