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碼頭的戲院里正在上演一出好戲。
兩個身穿全套戲服、頭頂拉著細線的人偶手拿紅纓槍,在戲臺子上你來我往地斗著武器。
紅的一個后空翻躲過藍的攻擊,藍的一個手掌拍彎了紅的槍頭,每一招的出擊都如同真人一樣快準狠。
動作隨著叮里咣啷的鼓聲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紅的一連幾個后空翻將整個拾叁坊引向了高潮,臺下樓上看戲的人都連連鼓掌叫好,滔天的聲音快要把拾叁坊的屋頂掀翻。
拾叁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戲臺上,也自然無人注意角落里默默出現的一只黑色人偶。
它的表情似笑非笑,黑白相間的面具顯得空洞的眼睛孔格外滲人。
頭頂和四肢的細線散落在地,正邁著僵硬的關節緩緩走到了人群的邊緣。
它伸手掐住了一個男人的脖子,一邊用力一邊往外退著。
直到男人的眼珠上翻、青筋暴起、嘴巴大張,男人不斷掙扎著的四肢在幾分鐘后軟了下來,任由著黑色人偶拖進了黑暗里。
拾叁坊里人聲鼎沸,誰也沒有注意到邊邊角角出現的人偶,也沒有注意到身邊不斷消失的人,直到人偶掐住了自己的脖子。
后臺的空地上,黑色人偶拖著剛掐死的男人扔在了死人堆上
上面幾十個人的樣子都是嘴巴大張、眼球凸起、脖子上大片青紫的死狀。
黑色人偶向著黑暗中的紅色人影拱手作了個揖,隨后便繞過四方而來的,拖著死人的人偶,走進了拾叁坊內。
1881年3月,倫敦東部的泰晤士河左岸,這里是著名的華人碼頭區。
大約是三十年前,鴉片戰爭后的十年,大批的中國人跟著前往倫敦的商船來到了這里。
經過不斷的紛爭和洽談,大多中國人聚集在一起,組成了如今的華人碼頭。
華人碼頭的活動分為白天和夜晚,白天的主要活動是碼頭區的水路商運,上面裝載的貨物多為絲綢、茶葉、瓷器和一些能換取暴利的走私商品。
夜晚的活動則是居民自發組織的華人集市。
華人集市背靠碼頭,太陽剛一下山,住在華人碼頭的居民們便都冒出了頭。
幾條街的商販張燈結彩,開張迎客;小攤小販席地而坐,叫賣著東洋玩意兒;每逢中國的傳統佳節,一連好幾個夜晚的歡鬧聲都響徹云霄。
華人集市在整個倫敦地區都十分有名,吸引了大批倫敦的本地人前往。
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繁華中心的戲院——拾叁坊。
艾薇到來的這天晚上,就躲在拾叁坊后廚準備食材的屋子里,和她一同躲著的,還有大名鼎鼎的華人碼頭區統領——朱先生。
原本熱鬧非凡的拾叁坊此刻正陷入了暴亂之中,暴亂的不是窮兇極惡的匪徒,而是一群了無生息,真人大小的戲院木偶。
艾薇下午剛到華人碼頭時,天上正下著蒙蒙細雨,碼頭的搬運工和纖夫們正光著上身往船上搬運著箱子。
他們都有著黝黑的皮膚,發力狀態下的肌肉鼓鼓囊囊,吆喝聲在泰晤士河上此起彼伏。
搬運的人的年齡從15到60不等,全部都剃了頭,留下一根長辮子在腦后,有的將發尾銜在嘴里,有的則把長辮子盤在腦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