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說起來,赤旗能在近年來逐漸趕上世界發達國家,破四舊運動也不能說完全是錯誤的,當然,其中造成的社會混亂和教育停滯,也的確對社會文化造成了很大傷害。
現代道門本來已經漸漸式微,可是由于劉長明在四十年前,重新整理道門歷史資料,撥亂反正,提出道門應該回到“外查天地之妙、內視自身造化”的道門最初修行理念,并大量引入科研人才,才重新振興起來的。
這樣的道門,還比較順利的獲得了政府支持,不再被作為監督監視的對象。
要不是現在的赤旗容不下一個新成立的政黨,劉長明都打算像‘九三學社’一般,成立一個新的學派了。
實際上,現代的道門和宗教的道教已經沒太多關系了。
——————————
在數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劉長明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力有時而窮!
不說別的,光是數學一項知識,就算是以劉長明這樣的頭腦,都無法窮盡現在各大學術期刊上公開發布的知識點——這還僅僅是學習,不用自己去發現創造。
至于其他相關的高能物理、微觀物理和統一場等方面,他雖然都有所涉獵,可也只能說是專家級別,但要說學術帶頭人就談不上了。
如果在二十年前,劉長明倒還可以說自己的微觀機械結構方面算是國際領先水平,但是現在嘛,也就是個能跟的上科技發展思路的水平。
唯一能讓劉長明感到驕傲的東西,就是他將傳統道門和現代科技之間,找到了一個溝通的支點——人體!這才是劉長明研究的重點。
可是,歲月不饒人,九十多歲的劉長明,發覺自己已經無力繼續在這個領域繼續深入研究下去了。
要說徒子徒孫,他當然也有,可是,這些弟子中,有人繼承他的武道、有人繼承他醫術、有人繼承他研究學科,偏偏沒有一個,能把他最得意的研究項目繼承下去。
要想結合道門傳承和現代科技,從兩個不同角度同時研究人體奧秘,尤其是接續劉長明以前的研究資料繼續研究下去,就需要一個對傳統道門的修為達到極高水準(最好是修成先天一炁);
同時,又具備旺盛的求知**和好奇心、具有創新能力、愿意學習現代科技,最好是一位可塑性較高的年輕人,才能將他長明道人的研究路線和研究成果傳承下去。
這些要求分拆開來,除了修成先天一炁之外,其他條件都不算要求太高,可是綜合起來,哪里能找到這樣的人選?這二十年以來,合適人選劉長明也就見到柳生元和這么一個。
————————————
“真是緣分啊!老道我年近七十才猛然醒悟,莊子先賢所說的‘生也有涯而學無涯’竟然是如此無奈,我輩追求學海無涯,真得需要無涯之生!
沒想到小友小小年紀,居然已經能夠看到這一點,直奔長生主題,實在難得,難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