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元和既然在道門秘典中讀到了鴻鈞道人的典故,當然也對這塊造化玉碟垂涎三尺——問題是,這么珍貴的東西,竟然被那幫道門先輩/敗家子們弄沒了!
要知道,修行到了柳生元和這個地步,真正能對他起到指導作用、哪怕只是起到參考作用的道門秘典,在道門所有典籍中,也不足千分之一。
這種苦惱,是每一位走到自己道路頂峰的研究者都要面對的問題——學習的康莊大道已經結束了,剩下的路,要自己硬生生研究開拓出來。
柳生元和目前就處在道路的盡頭,前方是一片黑暗,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該朝哪里走。
而這塊造化玉碟是一位能將精神體寄托于天地能量上的大能,留下的經驗記錄,對柳生元和來說,是極為難得的指路明燈——哪怕是一條歧路!
雖然根據道門記載,這位大能最終也難逃物化的命運,可是,這位鴻鈞道人在身合天地之后,還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讓后人可以感受到他的精神烙印,從這點就可以知道,這位大能必然比柳生元和現在境界走的更遠。
柳生元和自問,當日在三九天劫之時,假如自己真的放下軀殼,將意志完全寄托于當時匯聚而來的靈機之中,那自己的精神印記絕對撐不過十天半月。
那位鴻鈞道人居然能撐過近百年之久,這么大的差距,已經不是兩者間的精神力量差距可以說明——其中必定還有其他訣竅存在。
而這個訣竅,最有可能存在的地方就是造化玉碟。
由此可見,當柳生元和發現這樣一個道門前人修行記錄,竟然在自己觸手可得的情況下沒了!當時柳生元和的懊惱就不用說了。
(他晉身先天真人,又是天人宗宗主的弟子,已經有資格接觸這樣的道門秘寶)
不過,雖然沒有了造化玉碟,但到了柳生元和這個地步,多少也能從道門的其他記載中,對這位鴻鈞道人的最后一步有所猜測。
比方說,道門修行中,最初是沒有元神和神明這兩種說法的,有的只有健身養氣、打磨精神意志、溝通天地,成就先天真人——也就是得道。
這就是道門修行途徑——煉精化氣、煉氣凝神、煉神反虛。
至于煉虛合道,在鴻鈞以后,就不再有人提了。
得道是當時道門修行者的最終目標;
然而到了商周時代,也就是鴻鈞道人出現在道門記載中的時代,才有了元神和神明的說法——這兩個名詞是同時在道門記載中出現的;
到了秦朝,煉氣士與方士成為道門修行的兩大主流,第一次出現神仙的說法。
而金丹、元嬰更是在宋代以后才出現的。
這說明鴻鈞道人并不是道門的開創者,道門的修行方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所謂‘先有鴻鈞后有天’,應該純粹是寫《封神演義》的小說家言。
神農老祖生活在炎黃二帝時期,論起時間節點來說,可要比商周交替的時代要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