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共體,赤旗、京城,亞共體聯合專家組。
“我們前后派出三批次、共計五百七十四名工作人員進入**牧場。目前共有四十一人取得了**牧場正式居民資格。”
在臺上講解PPT的年輕講師開始講述這段時間,亞共體做的工作和獲取的情報。
“小李,這個就不要多說了,這里也沒有領導、不用作報告。你趕緊介紹一下具體資料吧。”臺下一位性急的老專家打斷了他,
在這間會議室里,都是亞共體各國的專家學者,他們要根據前方人員發回的情報,來評估這個突如其來、闖入世人視線的奇葩教派所具備的技術實力和這些技術對未來的影響。
日本的各大巨頭在看見相關報道的時候,都能想到要派人做現場調查,作為世界頂級三大勢力的亞共體,對于這等可能打破實力平衡的力量,只有更加敏感、重視。
“請看,這是前方人員付出生命代價,獲得的**牧場墻體材料圖像。
在一百二十倍放大的顯微鏡下,**牧場內部墻體是這樣的結構。”
PPT上放出一副圖片,從圖片上可以看出,在顯微鏡下,有一小片墻體碎片,從顯微圖像上可以看出,組成這片小小墻體的是一個個規則的八面體結構,與蜂巢內部的式樣很相似。
“驚人的是,這部分墻體結構竟然是活的。”小李繼續解說。
在顯微鏡下,組成那一小片墻體的八面體結構開始變形,從棱角處展開一些短短的突觸,這些突觸互相接觸、勾連、融合,產生新的連接結構,最后組成了一個小小的球體,在顯微鏡下的小小空間里滾來滾去。
“這里停一下,把圖片再放大一些。”臺下有專家提出要求。
“你們看這是什么材料?我看像是微米級的機器人群落。”
“難說,我看不像,金屬材料很難做到剛才那樣的觸突融合。”
“會不會是生化材料?”
“資料太少看不出來,不過在微觀結構上,大多數金屬材料也不會有什么強度優勢。要是能弄到一塊材料就好了,一百二十倍的顯微鏡還是精度不夠,小李,有沒有做過高溫試驗?”
“沒有機會,在這片墻體產生變形以后,間隔大約半分鐘,郭同志失去了聯系,我們到現在也沒有聯系上他,很可能已經犧牲了——”
“你們在**牧場里面進行試驗?為什么?為什么不離開那里再進行研究?”有一位專家提出質問,在人家老巢研究人家的機密,這不是活得不耐煩了嗎?
“我們嘗試過,**牧場的內部墻體異常堅固,很難獲得樣本,而且任何試圖通過暴力獲取墻體組織的行為,都會立刻引起‘執行官’的注意,根本沒有機會獲得樣本并離開那里——為此已經有二十一名同志失去聯系。
**牧場的‘執行官’反應速度極快,經過同志們的測試,這些‘執行官’二十四小時從無懈怠,對各項要求完全實時響應,近乎完全不犯錯誤——我們甚至懷疑**牧場的‘執行官’根本就是高等人工智能!
這一次能夠獲得寶貴樣本完全是一個巧合。
日本有一只特遣小組與**牧場方面武裝人員‘負罪者’發生沖突,兩位頂級武者在格斗時擊碎了部分墻體,為了及時獲得資料,當時手頭只有一百二十倍顯微鏡的郭同志,冒險抓緊時間進行觀察實驗,并及時將獲得的數據轉移,才有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些數據。”
小李同志黯然的說。郭理是這次潛入**牧場的同志之一,他的失蹤意味著兇多吉少。
下面的專家們也沉默了一會兒,不過很快大家把話題轉了一個方向。
“日本方面也注意到了**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