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回不去了,即使他們愿意恢復原來的生活,也沒有人可以雇傭了。
————————————
在花旗,人們對雇傭關系和個人交情分得非常清楚,城市比農村也更容易感受到時代的變化。
像雷格夫婦這樣的農場主都解雇了他們的雇員,在城市里,受到人工智能沖擊,崗位消失的行業更是數不勝數。
東方的亞共體,由于文化原因,還需要對下崗的工作人員進行再培訓、再就業;在西方可就干脆多了,什么再就業,那是看你自己本事了,找不到工作,直接就去領失業救濟金好了。
失業救濟金可以領兩年,如果兩年還找不到工作,餓死也沒人管你。
不過現在,這些社會失敗者有了一條新出路。
從前年開始,在花旗政府支持下,花旗各州各地紛紛引入**牧場。
這個偉大的宗教會為人們(不限于教徒)無償提供飲食、住宿,哪怕不是**教派的信徒,只要遵守**牧場的規矩,也可以申請成為**牧場的居民,從此不再受到經濟壓力——當然也沒什么經濟收入就是了。
而讓**牧場聲望高啟的事情還不止于此。
凡是**牧場進駐的地方,社會風氣頓時煥然一新——**信徒們會通過以身作則和打擊不道德行為,凈化社會風氣。
**牧場內有免費的教育機構,對于花旗人來說,免費的東西一般不能指望質量太好,一分錢一分貨對于建立在商人文化基礎上的花旗,那是深入人心的常識。
但是**牧場扭轉了這個常識。
第一座**牧場,是位于迪特爾**教派圣地。
從這里走出去,考上世界名校的孩子們,成績優異的讓人有些難以置信!要是一個學生成績優異也就算了,但是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都超過各大名校的錄取要求,這就很讓人吃驚了。
(**牧場有學業貸款,可以通過貢獻點償還。)
為此專門有研究者進行了統計調查,結果發現并不是這些孩子的智商如何高超,而是他們的學習態度與一般學生截然不同,這些孩子似乎并不把學習當做一種努力和負擔,而是當做一種快樂!
為此教育界還掀起了一股‘快樂教育’是否可以持續一生的學術討論熱潮。
看到這種爭論的時候,柳生元和只是微微一笑。
現在,花旗境內共有七十三座**牧場;在歐洲境內,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里也分布著十五座**牧場。
在花旗,通過**牧場,柳生元和直接控制人數超過兩千萬,間接影響人數達到一億以上,至于對**牧場抱有好感的人們,更是占據花旗人數的百分之九十九。
時機——————已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