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馬車“希望小學”幾個大字便赫然出現在眼前。
看著幾人疑惑地樣子,沈云趕緊介紹道:“這里,就是北涼的心臟,知識的搖籃,學校就是書院的意思。”
抬眼望去,只見那紅墻綠瓦旁邊整齊地排列著一排萬年青,就算是冬天這些植物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在那扇莊重典雅的大門之上,赫然張貼著一幅鮮艷奪目的橫幅,上面用蒼勁有力的筆觸書寫著八個大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墨司冥從沒見過這樣的題詞,既不是詩句,也不是成語更不是對聯,但它卻把其含義直白地體現到了字面意思上,而且結構緊密,意思精辟。
于二看了一眼于二,小聲道:“不是說出去玩,怎么上書院來了!”
于大生怕這話被墨司冥聽見被罰去賣煎餅,趕緊瞪了一眼于二:“主子的事,你少管……”
于二:?
沈云站在眾人之前,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她緩緩步入校門,引領著眾人穿過一條兩旁栽滿青松翠柏的小徑。
小徑盡頭,是一座寬敞明亮的院落,孩子們清脆的讀書聲隨風飄來,如同天籟之音,讓人的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滌。
但是孩子們嘴里念得東西卻叫于大于二目瞪口呆。
只聽一句句朗朗上口的“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九九八十一”正從屋子里傳出來。
于二忍不住開口問道:“這是什么?”
沈云介紹道:“這叫九九乘法表……”(這里科普一下,中國古達是有乘法口訣的,只不過那時候乘法口訣叫做《九九表》)
于大也問到:“這有什么作用呢?”
沈云立馬撿起一根木棍在地上畫了起來。
只見一道算學題立馬映了出來。
家有九節竹一莖,為因盛米不均平,
下頭三節貯五升,上梢四節貯六升,
唯有中間兩節竹,所盛上下總量翻十倍。
若是先生能算法,也叫算得到天明。
于大扳著手指頭算了半天,也沒搞明白正確答案。
誰只見沈云面帶微笑地向著那扇門輕輕一招手,緊接著,一個看起來只有六七歲模樣的小娃娃便像一只歡快的小鹿一般飛奔而出。
這個小家伙毫不怯場,聲音清脆響亮,宛如黃鶯出谷,立刻高聲回答道。
“三五一十五,四六二十四,十五加上二十四正好等于三十九,而三十九乘以十之后,得出的總數便是三百九十升!”
聽到這里,墨司冥不禁皺起了眉頭,這些題目即便是帝都城內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的大學士們恐怕也需要耗費一番功夫才能解答出來吧。
可是在北涼竟然一個六歲開蒙的小娃娃竟然吐息之間就能算出來?
他終于知道千羽千尋為什么這么厲害了!
更讓人驚訝不已的是,眼前這群孩子無一例外全都是處于六歲左右的年紀。
在帝都,學院里的學子們年齡跨度都比較大,從八歲一直到十五歲不等統統集中安排在同一個書院內,并由同一位夫子負責傳授學業。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