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萬紀元,秦月就來到了九重島鏈之外,更加邊緣的區域。
岸墻,到了。
秦月抬起頭,看見的不是墻,而是無數個假宇宙和少量的真宇宙。
“我們好渺小。”
兩人同時在心中說道,面對這樣龐大的環境事物,有種卑微感油然而生。
即使神念往上蔓延幾百步、幾千步,也看不到岸墻的盡頭。
一個粒子等于一座宇宙,一堵墻、一個岸邊的高度,需要多少粒子才能構成?
這個問題不太好算,反正不跑一趟是算不清楚的。
秦恒操縱著秦月身軀,駕馭萬界舟,筆直的往上攀登。
說是“上”,其實和“前”也沒多大區別。
在這種層次的空間結構上,上下四方都是相對的,主要看參照物是什么。
岸墻有無數加宇宙,空白處其實也有無數個。
因為大地是粒子,空氣它也是粒子,只是密度略有區別而已。
這段航程,跑了一萬多個紀元。
比起從界海中心出來,相對要快很多,但用一萬多紀元的萬界舟速度爬一堵墻,還是讓兩人由衷的感到驚嘆。
當萬界舟上升到極限高度,終于看到界海岸墻的邊緣時,兩個人的心情都有些激動。
“不知道前面會是怎樣的風景?”兩人心里都有期待。
隨后……萬界舟嗖的一下,越過了最后一段路途。
兩道神念往前掃視,希望看到震撼心靈的風景。
結果……
神念所見,不過是一片更大的“界海”而已。
一座座宇宙,一座座飽滿的或者空蕩蕩的宇宙,出現在他們的感知范圍之中。
這地方和界海根本沒有任何區別,都是粒子密集構造,都是肉眼看不見物體的高層維度,完完全全沒有“岸邊”的那種感覺。
兩個人頓時都有些失落。
秦恒唏噓道:“看來物體龐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根本沒區別,全都一個樣。”
構成水的是一種粒子,構成泥土的也是一種粒子,雖然性質可能不一樣,但一樣都是一種“宇宙”。
東懷月感覺有些不對勁,說道:“我記得我以前看過的圣界不是這樣的,它是個綠水青山,景色優美的地方,不是這樣一座座宇宙挨在一起的畫面。”
秦恒知道她說的是前世在風霜圣界所見,便道:“會不會兩個圣界環境不同,所以差異巨大?”
東懷月心中搖頭,回道:“應該不是,差距再大也不至于大道連底色都分不清。我想……或許是我們打打開方式不對。”
“打開方式?什么意思?”秦恒不解。
東懷月的回答很簡單:“變大試試!把我們的身體變到最大,也許看見的景色就不同了。”
“行,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