炆帝元年,太子炆繼位。
巍巍金鸞殿。
三公六卿,文武重臣齊聚,就連數年不曾上朝的第一異姓王陸爭鳴,皇太叔寧王朱立儼等都來了。
朝會史無前例,空前盛況。
黃大伴持圣諭,神情悲慟地念著遺表:“皇天上帝,后土神只,眷顧降命,屬炆黎元……”
“天命不可以辭拒,神器不可以久曠,羣臣不可以無主,萬機不可以無統,今綬太孫炆傳國玉璽,承皇主位。”
話音剛落,以徐階為首的眾臣齊呼。
“仰天之德,護我國鑄!”
“拜見皇主!!”
按大明規制,先皇殯天,舉國悼念七日,以表哀思。
朱元吉的遺體,將在七日后,送往北郊皇陵安葬。
黃大伴接連念了三道諭令,完成了朱元吉交給他的最后一個任務,然后,主動退到一旁。
朱允炆右手微抬,肅然道:“眾卿平身!”
“皇爺殯天,朕痛心萬分……”他的話剛說完,御林軍來報,西郊臥龍山脈方向,出現了七彩祥云,時有龍吟聲傳出。
群臣聽了,立即亢奮了。
“天現祥瑞,吾主大喜!”
“紫氣東來,龍祥昌盛,護佑吾主!”
天道渺渺,人道蒼茫。
氣運之說,虛無飄渺。
唯皇道氣運,昭然于世。
皇道氣運越強,凝練的帝王之身越強。
如果皇道氣運受損,帝王之身亦會被削弱。
朱允炆身懷至高無上傳承,早已洞悉一切。
事實上。
皇道氣運,只是一股念力。
而帝王之身,則是一種秘法,戰力飆漲數倍。
朱允炆有極道帝兵伴身,正常情況,誰也傷不了他。
但盡管如此,他還是很重視皇道氣運。
“天現祥瑞,眾卿不如隨朕一觀?”
群臣應諾,一齊出了金鸞殿。
只見虛空出現兩團七彩祥云,一大一小,四周紫霞環繞,時有龍吟聲傳出,看上去頗為神異。
朱允炆眸光一凝,妙化無窮,洞徹萬物。
皇道氣運,果然顯化了。
大的一團七彩祥云,代表著皇爺。
它,即將回歸天地?
小的一團七彩祥云,則代表自己。
可惜,實在有些羸弱。
誰也想不到,朱允炆已修成天窺之眼,道蘊天成,身上更有帝道極兵窺天鏡輔助,一眼即可洞徹萬物。
皇道氣運對他來說,毫無秘密可言。
轟隆隆!轟隆隆!
突然,晴空起驚雷。
代表朱元吉的皇道氣運,化為一道五六丈金龍虛影,盤旋于空,猶如在巡視大明疆土。
緊隨其后,代表朱允炆的皇道氣運,同時化形,雙龍在空中交匯,好像進行著某種神秘交接儀式。
祥云垂落,神輝天蘊。
群臣心神一凝,變得更加恭肅。
“吾主秉承天意,天命所歸!”
“我等臣子,自當順應天意。”
只是頃刻間,眾臣歸心。
代表著朱允炆的皇道氣運,亦跟著壯大了一分。
黃大伴侍候在側,提醒道:“皇主,該冊封了。”
新君繼位,大赦天下。
然后,重用、提拔一批人,乃必然程序。
朱允炆會意,頜首道:“眾卿,回吧……”
群臣應諾,剛回到金鸞殿。
蹬!蹬!蹬!
沉重的腳步聲響起,顯得特別不合時宜。
眾人只覺得胸口堵得慌,尋聲望去。
國師怎么來了?
好可怕的修為!
只見武陵右手托著錦盒,緩緩進入金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