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森叔,和他們掰扯啥!1隊里的社員心不齊也不是一天了!”張二河打斷了王建森還想掰扯的話。
拐子河村三個生產隊,就1隊人心不齊。范德彪為啥敢明里暗里往自家撈,不就是利用1隊社員心不齊的弱點嗎,各家各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這就給了范德彪各個擊破的機會。
“棉衣的問題我來想想辦法,可糧食和房子就得村里想辦法了!”看著門口1隊瞧熱鬧的人,張二河有些寒心。看這樣,指望他們隊里自救是不可能了。
眼瞅著楊稀民家房子搖搖欲墜,現在可不是磨嘰的時候。雖然這事和張二河沒啥關系,他能提個醒就是仁至義盡了,可總不能真就看著他一家子餓死吧!
村里自然不能餓死人,這也就是范德彪有私心,不然把事情報給馬保國,咋也不至于到了餓死人的地步。
給楊稀民家批借糧條子,范德彪是有條件的,糧食他可以讓隊里批。但借出來的糧食,得分他一半。不然他就不上報。這也是后來楊稀民酒后說給張二河聽的。
這個時代,糧食確實很緊張,但村子里擠一擠,還是能找到一些的。只是,這需要有人承擔責任。
而最棘手的問題卻是棉衣。與未來幾十年后不同,那時家家戶戶的衣柜里都有幾件棉衣和羽絨服,甚至送出去都沒人要。但現在卻不是這樣。
這個年代,物資匱乏,生活艱苦,普通家庭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擁有一件棉衣都是一種奢望。
因為制作棉衣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而且棉花等材料也非常珍貴。所以,每個家庭成員通常只有一件棉衣,這還是經過數年的積攢才能夠置辦起來的。
然而,張二河卻與眾不同。他一次性地為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們都購置了新的棉衣。這樣的舉動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
而其他家庭則很難有多余的棉衣,甚至有些家庭連一件完整的棉衣都沒有。他們只能穿著破舊的衣物來抵御寒冷的冬天,生活十分艱難。
就比如這楊稀民家,滿家連一件都沒有。除了楊稀民,其他家人都縮在被窩里。
在王建森看來最難解決的問題,張二河竟然都接下了。他自然得把糧食和房子的問題解決了。
棉衣是張二河讓老三回去取的,林春杏對此沒啥意見。淋過雨的人,總想著下雨的時候為他人撐把傘!
特別是當知道楊稀民家斷頓了兩天后,還貼心的用紅糖煮了一暖瓶壺姜湯,讓老三給捎了過去。
就是張二河他老娘頗為抱怨了幾句:“這老二也真是的,你說你一個普通社員操得哪門子心!”
“娘,我看楊稀民家也確實可憐,我二哥說了,能幫就幫一把!”對于老娘的話,他雖然不贊同,可也不會反駁。
“整天你二哥,你二哥!在你眼里全是你二哥!咱娘說的話就不聽啦!”
“再說了,他家可憐,誰家不可憐啦!咱村穿不上棉衣的多啦!咱幫哪個的是?”
“想當年,我和你爹…”老三張小河一聽他娘想當年,頭皮發麻。知道自己現在不跑,耳朵有得被虐,趕緊找借口要送棉襖開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