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他今天來的主要目的,既然話都趕到這里了。也就不藏著掖著了!
“嗯!有能力有思想,還能解決一部分就業!不錯不錯!”
聞縣長就是分管財政的,關于經濟上的事,哪里會不了解!
“小時,記得給工商那里說一下,要鼓勵城鄉待業青年,給他們自謀生路的機會,不能設絆子啊!”
話不需要太多,有這么幾句就夠了!時秘書能坐到這個位置上,領導的意圖哪里會不明白!
“是,我下午就去安排!”
“你們村里那些做工是,有些不妥!不然總歸是個隱患!”時秘書接下來的這句話,讓張二河心里一驚!
張二河朝聞縣長看去,卻見他點了點頭,顯然是同意時秘書的建議!
而且從他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得出,這事他早有考慮了!
其實張二河何嘗不知道這個隱患。雇工問題,一直是改革時期被反復拉扯的話題。
特別是在雇工數量上,上頭也是今天一個政策,明天一個消息。沒個準數!
比如那位大名鼎鼎的年瓜子,剛剛改革初期,就掙下了百萬身價。可他還不是因為雇工數量的問題,幾次深陷風波!
改革時期,個人可以辦理個體工商戶執照,卻不能辦理生產許可證!
這可是當年為了維護國營單位而特意增加的限制啊!
其目的在于,只允許個人經營售賣國營廠所生產的產品。
這樣一來,個人經商就成為了國營廠的一個額外銷售渠道。
但這并非真正要讓私人企業去擠壓國營單位,而是起到一種流通作用而已。
最終目標仍然是為了挽救國營單位的虧損狀況。
實際上,上頭的人們對國營單位存在的問題心知肚明。
然而,由于國營單位牽涉到眾多員工,因此不得不施加更多限制。
當然,隨著外資的持續涌入以及經營不善的國營單位數量逐漸增多,政策也慢慢放寬了。
后來,那些單位開始出售廠房、設備甚至品牌。這些資產紛紛落入外國資本手中,成為了他們的囊中之物。
就在這時,時秘書的一句
"與村里合作,搞村集體企業
",猶如一道閃電劃過張二河的腦海,令他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接下來,張二河不斷和時秘書探討村辦企業的股份問題,如何保證掛在村集體的企業,能讓張二河有最大的話語權!
這事必須得搞明白了,別到時候企業大了。卻沒了張二河的容身之地!
他倆人聊這些,聞縣長卻并不參與。而是和林春杏馬香蘭說話,讓她們以后要常帶著孩子來玩!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