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的再給你栽地里,純純就是禍害人!
而小梵梵抽到隔邊地就好多了,只要不是有人蓄意破壞,基本能保持全須全影到收割!
“正好,二河這地都不用量哈哈!”打石艮的時候,王健林幸災樂禍的指著水彎子,說這里整地是兩畝一,邊邊角角全當是補畝數了!
由于整個水灣子就這一塊地,倒是省了王健林幾個打地樁的工夫!
所謂地樁,也叫地界石,跟國界碑一個道理!就是為了區分相鄰地塊的標志!
陽城縣這邊普遍叫石艮!
雖然名字叫石艮,但也不是簡單埋塊石頭就完事!
畢竟有些人忒不要臉,為了自家那點蠅頭小利,今天挖你半掀,明天刨你兩鋤!
特別是耕地的時候,明明兩家需要共同留輩,但他非得在自家這邊背上點莊稼!
等耕地的時候,大犁一歪歪,就把公輩犁到他們家地里去了!
等過幾年你再看,明明底冊上一樣的地,他們家能比你多出一行莊稼!
你若不和他一般見識,人家會接著往他那邊扒拉。你要是叫真,他也有話說;是牛耕地又不是人拉犁,哪能耕這么準!
還有的人更絕,晚上偷偷挪石艮(地界碑)!為這事,第一次分地后,不少地鄰打的頭破血流!
而等到第二次分地時,有了以前的教訓,大家都學乖了!
不再以石頭作為地標,而是改用石灰灌注法!交界處用鋼釬打個兩米深的洞,然后往里灌石灰漿!
再要么兩家商量好,在地塊交界處栽樹,還得栽那種長勢極慢的,不然小樹三兩年成材了,賣樹的時候還得扯皮!
總體來說,不管分的好孬,也算得上是皆大歡喜!跟當年打土豪分田地的時候,也就差了個血流成河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滿意!
比如范德貴這種光棍懶漢,對于分田分地就極其不滿!
以前在隊里上工,偷奸耍滑隨便糊弄糊弄,雖然工分少了點,但加上人頭糧也餓不死!
但分田到戶后就不一樣了,你自已吃不吃無所謂,餓死反正有地埋,但公糧和提留是不能少的!
此外,當時社員還得繳納“三提五統”!雖不屬稅收范疇,但也是農村社員的一項重要負擔!
當然,如果真實按照政策來辦,其實農民的負擔并不重!大概在畝產作物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但各種亂七八糟的費用都加上,就不止百分之十五了!按我回憶來說,大概在百分之三十到一半左右!
就在眾懶漢唉聲嘆氣時,一隊那里又傳出了爭吵聲!
“于羊鮮,你個小婊子揍滴!憑啥把俺家的地,分給徐婆子那個老不死的!”
此時的黃老婆子,已經處于瘋魔邊緣!
特別是在得知自家和妯娌徐婆子家一樣,都是四口人的地后,徹底繃不住了!
“清河清巧可是俺孫子孫女,憑啥把他倆的地算到徐婆子戶口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