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梁江濤聞令而動,麻利地干完。
過了一會兒,周密打電話把他們叫了過來。
“昨天的材料大家都看過了,有什么意見嗎?都說說。”周密道。
這材料的最初稿是周漢陽、寧濱、黃敏他們分頭起草的,現在已經是面目全非,周密基本上一個字兒都沒用。
幾人看了現在的稿子,卻無不服氣。
和周密的材料比,他們的就是垃圾。
他們水平太低了,都低著頭說不出啥,也就是周漢陽試著提了一點,是梁江濤那幾點可改可不改中的一點,不過是他不準備說的。
周密聽了,沉吟了一下道:“這里就這樣吧,不改了。”
幾人就更不說話了。
周密道:“江濤,你有什么意見嗎?有的話就大膽說。”
梁江濤聞言頓了一下,道:“周處,我認真學習了這篇材料,有幾點疑惑想請教一下。”
“哦?你說。”周密鼓勵道,他希望梁江濤開口說話,說錯了也不要緊,誰一上來都會犯錯,而犯錯就是為成功積累經驗,是好事。
相反,怕犯錯而不敢開口、不敢交流,則畏葸不前,就故步自封了,一點兒進步沒有,那樣才會壞事兒。
“第1頁第2段有這么一句話,‘這次培訓班的學員,除各縣市區新任組織部長外,來自省委組織部機關六名新入職干部也將參加學習’。”
“縣市區新任組織部長既是全句的賓語,又是參加學習的主語,有句式雜糅之嫌,建議把‘培訓班’后的‘的學員’去掉。”
“改后的句子為‘這次培訓班,除各縣市區新任組織部長外,來自省委組織部機關六名新入職干部也將參加學習’。”梁江濤道。
周密的眼睛亮了起來,這是一句明顯的病句,他已經發現了,想不到梁江濤也看了出來,而且從語法上分析得很透徹,講解地很清晰,改的也很漂亮。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梁江濤的文字功底很好!
文字能力,是最做不了假的。
基本上三句話就能看出會不會寫,寫的怎么樣。
“很好!還有嗎?”周密鼓勵道。
“還有第3頁第2段,這個白勺‘的’,應該改為雙人‘得’。”梁江濤又指著一出說。
“的”“得”“地”誤用混用的錯誤況還是很容易犯的,這也是硬傷,周密立刻發現梁江濤說得對,道:“很好,這里得改,還有嗎?”
“第五頁第3段,‘共建立25個流動黨支部’,建議改為‘共建立流動黨支部25個’,將量詞放到后面。當然,這個地方是可改可不改的。”
周密沉默了,再看梁江濤的眼神已經不一樣了,這個地方雖然是可改可不改的,但梁江濤的建議明顯更好。
量詞放到后面,顯得更加簡練,讀起來也更有氣勢。
關于這一點周密是知道的,但往往寫初稿時不注意,打磨稿件的時候再憑借語感改過來。
他并沒總結提煉出“量詞一律放后面”這樣的認識。
這太實用了!
有了這個認識,恐怕以后這方面再也不會出問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