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檔案制度創建于延安革命時期,是黨的光榮傳統和重要制度,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干部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重要制度舉措,在教育培養、選拔任用、從嚴管理監督干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干部人事檔案是各級黨委和組織人事等有關部門在黨的組織建設、干部人事管理、人才服務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干部個人政治品質、道德品行、思想認識、學習工作經歷、專業素養、工作作風、工作實績、廉潔自律、遵紀守法以及家庭狀況、社會關系等情況的歷史記錄材料,主要包括干部的履歷類材料,自傳和思想匯報類材料,考核鑒定類材料,學歷學位、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學術評鑒和教育培訓類材料,政審、審計和審核類材料,黨、團類材料,表彰獎勵類材料,違規違紀違法處理處分類材料,工資、任免、出國和會議代表類材料,以及其他可供組織參考的材料。
可以說,干部人事檔案是一名干部的資料庫,通過審核人事檔案審核,就能清晰地了解一名干部,包括他有什么優點,有什么缺點,適合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應該放在什么崗位上。
經驗豐富的組織人事工作者,通過審核檔案,就能大致判斷出他適合做什么工作,放在什么樣的崗位上。
事實上,這也是組織提拔使用人的重要依據。
干部人事檔案利用機制健全了,能夠充分發揮檔案資政作用、體現憑證價值,為干部資源配置、領導班子建設、干部隊伍宏觀管理、組織人事工作規律研究等提供精準高效服務。
干部人事檔案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三齡兩歷一身份”。
所謂“三齡兩歷一身份”,是指年齡、工齡、黨齡,學歷和工作經歷,以及干部身份。
這些都和一個人的政治待遇,政治前途息息相關。
在交通通訊手段和電子檔案尚未普及的時代,干部人事檔案都靠手寫,管理也相對不嚴格,一些問題溝通核實困難也比較大,所以就造成了檔案失真的問題。
比如說,一些人就利用檔案管理不嚴的漏洞,私自接觸自已檔案,甚至涂改造假。
最普遍的就是修改年齡,往小了改。
因為走仕途,年齡是個寶。
每個級別的提拔都有年齡杠杠,所以越小越機會越多。
更為嚴重的是,有的人甚至是徹頭徹尾的假干部。
目前,干部身份的取得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靠高等學歷。
假干部少了很多。
但在以前,提干的方式卻有很多。
無論是工人、軍人還是農民兩委人員,只要工作出色,都能夠提拔為干部。
這就給很多人造假提供了空間。
無非就是偽造幾份材料而已。
搖身一變就成了干部,還當了領導。
有的還利用跨區域調動的方式進行材料造假,本來是副科級干部,編造經歷和有關材料,成了副處級干部,竟然靠著演技蒙混過關,好多年都沒有被發覺。
有的提干的方式明顯違法。是某個領導幫忙違規操作,也不具備法律效力。
比如以前有一個bu隊領導,先是說給機關人員子女解決干部身份,讓他們先參軍,然后再違規提干。
當然這種方式也是絕對不允許的,也是一種腐敗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