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江濤看了這些人的簡歷,基本上都十分優秀。
有省委辦公廳秘書一處、秘書二處、干部處的,有省委研究室調研一處、調研二處的,還有省委組織部干部二組的。
羅州市的那幾個人,有市委辦公室的、市委組織部的、市委宣傳部的、市發改委的、市財政局的。
梁江濤又批示:不以出身論英雄,不一定非要985畢業,也不一定非要研究生,可以挑選一些基層經歷豐富,有業績的實干派。
于是乎,又補充上來一些人。
梁江濤仔細甄別,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不得不說,人才還是有很多的。
最終,梁江濤挑選了五個人,來進行試驗。
讓這五個人輪流給他服務,再從中挑選。
在自己身邊服務的人,光看簡歷不行,還是要接觸接觸。
他們五人中,首先是小黃黃昆侖。
小黃目前是主任科員,對省委機關的業務和程序最熟悉。
就已經給自己服務了一段時間了,算得上半個熟手,有先發優勢。
但他也有個弱點,那就是文字能力比較一般。
當然,這也不是否定條件。
文字能力可以慢慢培養。
第二位,叫魏敏,來自省委政策研究室,是京大中文系畢業,有名的才子。
歷屆省委工作報告和全會報告,他都參與其中。
預計很快就要提副處,在整個省委機關里都是很年輕的。
第三位,叫耿長風,來自省委組織部。
他的優勢是對組織工作很熟悉,程序性很強,為人比較沉穩,嘴很嚴。
第四位,叫董偉明,來自羅州市發改局。
他是學經濟的,算是梁江濤和鄭少勇的小師弟,水木大學經濟系畢業。
當年通過選調考試,來到了羅州市發改委,參加了多次重大項目,是鄭少勇的愛將,還不到三十歲,就已經當了規劃科科長,是個思維敏捷、才華橫溢的年輕人。
第五個叫華少康,是羅中區扶貧辦主任,年紀輕輕,就已經干到了區里的局長,是妥妥的實干派。
這是楊思遠推薦上來的人。
華少康是全國扶貧標兵,率先帶領羅中區實現脫貧,也被評為上一年度全國優秀公務員。
這幾個人,都非常優秀,而且各有優勢。
對現在的梁江濤來說,并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太多了,不知道怎么挑選。
頗有一點兒天下英才盡入彀中矣的味道。
五個人每人一天,交替輪班。
每個人基本素質都是不錯的,很細心、很章法,也都很通透。
梁江濤識人用人有一套自己的體現,除了文章品貌,還要用一點奇招。
首先,他給每個人布置了一個任務,寫一篇深度調研報告,分析當前羅州發展的優勢、存在的問題短板,以及有哪些解決對策。
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也非常開放,非常考驗撰寫者的綜合思維和戰略研判能力。
這是最基礎的題目。
第二招,在每個人服務的時候,交給他們一個筆記本,說這是他個人的筆記本,非常重要,讓復印前十頁的內容。
這一試,就顯示出了差距。
當秘書第一要義,那就是不該說的不說,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問的不問。
問題是在大多數時候,沒人會告訴你哪些不該說,哪些不該看,哪些不該問。
全看個人的悟性。
梁江濤并沒有交代他們,后面的內容不要看。
但前面已經說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筆記本。
而且交代了只復印前十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