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朱元璋為難的不是那些畫家,而是對務虛派的一種抗議。
不能明著抗議,就只能找各種由頭抗議了。
其實畫家也挺冤枉的,這些畫家有的是真的很喜歡畫畫,又有天賦。
有的則是沒有機會當官,又對畫畫感興趣。
極少有專門學畫畫為了討好圣人的。
畢竟他們的圣人可是朱元璋,又不是唐玄宗,宋徽宗之類的。
人家畫畫,也是為了討口飯吃,朱元璋真的沒有必要為難他們。
眼下這些在朱元璋看來不干正事兒的人,竟然也能為大明的建設出一份力,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在朱元璋看來,畫畫根本不算出力。
既然現在這些在他看來只是吃干飯的人能為大明出一份力,他自然也是愿意的。
朱吾適并沒有去畫院,他只是讓人給傳了個話,而且也明確表示,這件事兒是自愿的。
如果愿意,就去當美術老師,一部分去小學,一部分去職業技術學院。
如果不愿意,那就繼續在宮里畫畫。
朱吾適估計,會有很多人不愿意。
這部分人,就是那種更看重名利的。
宮廷畫師和小學美術老師,傻子都知道哪個頭銜說出去更好聽吧。
要說這兩者的區別,除了宮廷畫師的頭銜更好聽外,別的方面還真就是當老師更好。
首先不危險,朱吾適可不像朱元璋,動不動就要殺人。
在一個其實老師才是更受人尊敬的那一個,尤其是一個好老師。
宮廷畫師,大家最多說你一句牛逼,然后呢,就沒有然后了。
老師不一樣,古代講究的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啊。
你多教點兒牛逼的學生出來,這些以后都是人脈啊。
朱元璋要殺一個宮廷畫師,誰會為他求情呢。
可朱元璋要是想殺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師,那就要掂量掂量了。
除非你犯了大錯,不然朱元璋是不可能隨便動手殺人的。
這些朱吾適是不會說的,讓他們自已悟吧。
能悟出來的,才是朱吾適需要的人才。
死守著宮廷畫師的名頭不愿意丟的,朱吾適也看不上他們。
就跟李白似的,他詩作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還不是只能當個取悅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弄臣,從來就沒有過實權。
李白的豪言壯志,是他能寫出好詩的基礎。
但是過高的理想,再配上很低的政治覺悟,又導致他一生都在官場難有建樹。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人還是要對自已有清醒認知的。
幾天后,周位帶著另外幾個不知名畫師來找朱吾適報到了。
周位這個人還是有點兒本事的,不僅僅體現在作畫上面,還體現在情商上。
朱元璋稱帝后,希望留下自已的畫像,好讓后人瞻仰。
畢竟一個泥腿子,通過自已的努力成了皇帝,朱元璋心中的自得可想而知。
在他看來,自已的功績不遜色于任何一個皇帝,所以怎么能不留個畫像讓后世瞻仰呢。
于是他就召集畫師給他畫畫。
結果就是,前兩位畫師都因為畫得不符合朱元璋的預期,被處死了。
不是因為畫得不像,就是因為畫得太像了。
人每天都看自已,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種錯覺,我很帥,我很有氣勢。
等看自已的照片的時候,就會覺得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