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些工匠后人,朱吾適還是很歡迎的。
這些人背景干凈,對于從事各種務實的工作沒有抵觸情緒,因為階層不高,所以能吃苦耐勞。
還有最后一點,這些人如果將來能夠混出頭了,將會帶給百姓更大的信心,更多對未來的期盼。
畢竟以前就是不入流的匠籍,結果不僅自已進了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生活衣食無憂,地位也提高了。
就連自已的后輩,都能過上令大部分人都羨慕的工作。
這會促使很多人更樂意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古代人之所以很看重階層,有一個非常大的原因就是,你是什么階層,基本上就決定了你的后人是什么階層。
華夏人有個特色,自已生活不如意,就希望自已的孩子不要走自已的老路,俗稱望子成龍。
如果因為自已的原因導致子孫后代都沒有辦法出人頭地,想想都難受。
這就是為什么一般人都不想讓自已成為匠籍或者商人。
商人還稍微好那么一些,畢竟地位確實低,但真的能賺到錢。
匠籍呢,工資低,地位也低。
每天辛辛苦苦工作,吃不飽穿不暖的,還要被人看不起。
自已這樣就算了,自已的子孫后代也要過這種日子,誰愿意啊。
偏偏匠人又非常的重要。
如果說農民是基礎的保障,那工匠就是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所必需的。
大到原子彈,宇宙飛船,小到桌椅板凳,可都是工匠做出來的。
大明現在的情況就是工匠太少了,制約了生產力。
如果說工匠在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的待遇讓人眼饞。
那等到他們的孩子成長起來,不僅可以進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還可以當老師,甚至當官,那就不是眼饞那么簡單了。
到那時候,工匠這個職業必將迎來輝煌。
招生告示貼出來后,反響最熱烈的,就是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的工匠以及應天府的商人。
工匠自然是明白職業技術學院的含金量的。
尤其是那些在大明科學研究院上班時間長的,更是感觸頗深。
在大明科學研究院,他們總是會接觸到自已完全沒有接觸過,但是又跟自已的工作息息相關的知識。
一群幾十歲了人了,只要沒工作,就得不斷學習。
如果自已的孩子能夠在學校接受了系統的教育,然后再進入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未來的成就必然比自已要高的。
至于當官什么的,這些人沒想過。
或者說想過了,但是后來想想,還是在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好。
只要踏踏實實工作,就不會有任何的危險,同事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和睦。
吃得飽穿的暖,出去說自已是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的,別人還高看一眼。
有幾個牛逼的更是得到了朱元璋的封賞。
仔細想一下,其實是比當官更爽的。
首先當官的工資其實比他們還要稍微少一點兒的。
對外工資差不多,但是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獎金多。
每次有重大技術突破,都會有獎金。
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下屬可是有很多廠的。
這些工廠每一個都是現金奶牛,根本就不缺錢。
朱元璋現在也認識到大明皇家科學研究院的重要性了,只要這邊需要錢,朱元璋撥款都很痛快。
數目不是特別大的,都不用給朱元璋匯報,老六說一聲就有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