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人家有基礎工資和獎金的。基礎工資本身就不低,獎金更是高得嚇人。”
“這么看來,在皇家科學研究院當個工匠也不錯啊。”
“此言差矣,咱們寒窗苦讀十幾載,難道為的就是當個工匠嗎?”
“所以高兄的意思是,咱們還是要當官才對?”
“不不不,我的意思是,就算要去皇家科學研究院,那也是要當院士啊。
院士你們知道吧,就是對皇家科學研究院有重大貢獻的,會被朝廷授予院士的頭銜。
不當個院士,對不起自已讀的這么多年書啊。
可惜我讀的都是四書五經,對于其他方面不說一竅不通吧,也差不多。”
線人追問道。
“難道高兄你還想轉行不成?”
姓高的讀書人將杯子里的酒一飲而盡。
“想過,可惜已經晚了啊。早知道大明會出個海賊王,我還讀這么多書干嘛啊。
開蒙之后就找個鐵匠或者木匠師傅,一邊讀書一邊學習手藝。
說不定我現在也是院士了。”
“高兄你不想當官了嗎?”
“想啊,可是當官這種事兒,能輪到我們嗎?國子監那么多學生呢。拋開國子監不說,那些書香門第,官宦之后,人家就不想當官?
我一個農戶出身,憑什么輪到我呢。
就算當了官,我就一定能實現自已的理想抱負嗎?官場可沒有那么好混的。”
他這番話說完,八個農家子弟都沉默了。
他們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知道草根在官場不好混呢。
“高兄,你的理想和抱負是是?”
“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唄,我一個農家子弟,能有什么大的理想抱負呢。
小時候我家在村里還算富裕,家人為了讓我讀書,愣是頓頓餓肚子啊。
我就想著以后像我這樣的農家子,能夠在吃飽飯的前提下還能讀書識字。
不為了當官,只為了不糊里糊涂地過一輩子。
村里跟我一樣大的,早就結婚生子了,他們沒有讀過書,杭州城也只存在于傳說中。
出了村只認識個應天府。
大明有多大,他們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他們也不知道。
我不想讓他們的孩子也這樣過一生啊。”
這一點朱吾適不是特別認同。
其實有時候無知也是一種福。
知道得太多,徒增煩惱罷了。
除非你能成為既得利益者,不然越是知道的多,越是會哀嘆命運的不公。
當讀過書的年輕人都在質疑,為什么那爾那逼可以混得這么好,為什么那什么田可以戴那么貴的耳環時。
大字不識幾個,一輩子種地的老農民們此時正在村里的樹蔭下跟其他老農民聊著東家長李家短。
他們就不會煩惱這些。
所以到底知道得太多是好還是壞,還真不一定呢。
知道那么多,卻無力改變,有時候比不知道還難受。
朱吾適感覺沒有必要再聽下去了。
這八個人都挺符合他的要求的。
讀書好,不迂腐,不一味想當官,真的想為百姓做點兒什么。
雖然是讀書人,但是并不排斥去皇家科學研究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