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若有所思。
“咱以前總覺得窮人嘛,就要先解決吃飯問題,沒想到窮人也有精神需求啊!”
“那當然了,是人都有精神需求,村里大爺大媽天天沒事兒坐在一起八卦,不就是在滿足自已的精神需求嘛。
所以咱們不僅要賺錢,還得抓好精神文明建設。
所謂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是用文明的手段滿足人類的精神需求。”
好吧,這句話是朱吾適瞎幾把解釋的。
他就是用現代思維搞大明的建設。
朱吾適是有經歷的人。
小時候村里人每天晚上看會兒電視就開心得不得了。
電視一打開,廣告都看得有滋有味兒的。
現在呢,天天刷各種短視頻,心里還是空虛。
越是文明和經濟高度發展,人類的精神就越難以被滿足。
這種現象不僅僅在現代體現,在大明也是一樣的。
山溝溝里的農民能吃飽,買一匹布,就開心得不行了。
可應天府,揚州城,杭州城那些解決了溫飽問題的百姓呢,他們的開心從哪里來?
更何況他們的眼界更高,每天都能看到錦衣玉食,出入娛樂場所的有錢人,他們的心里會更加的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帶來的就是社會不穩定。
現代年輕人為啥躺平的越來越多了。
不就是因為總覺得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嘛。
姑且不說這種現象是不是真的普遍存在。
就說普通人有了這種想法,上位者是不是就該解決這個問題,扭轉這個思想?
雖然也挺難的。
現代難,大明不難。
大明也就是經濟發達的城市剛剛出現了仇富的苗頭而已。
朱吾適搞的各種消費場所,進進出出都是有錢人。
窮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難免心里不平衡。
朱吾適要解決這個問題。
怎么解決呢,也很簡單,增加一些普通人能消費得起,又能讓他們快樂的東西。
這就是朱吾適理解的精神文明建設了。
幸福指數也是這么來的。
能吃飽穿暖,每天開開心心的,為啥不幸福?
每天上班累死累活,領導不理解,呼來喝去像是對待一條狗。
明明工作做得不錯,升職加薪卻輪不到自已。
學校不錯,工作不錯,薪資還行。結果買不起房,買不起車。
孩子上個學還分三六九等,不然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坐個地鐵都不敢玩兒手機,不然就會被說偷拍。
關鍵還得自證清白,就算自證了清白,也吊用沒有。
人家在xhs上隨隨便便一篇小作文,就能讓你身敗名裂。
努力奮斗到了中年,說被裁員就被裁員,后續的生活天塌了。
走路上跟人發生摩擦,拳頭都懟到臉上了,屁都不敢放一個,不然就是互毆。
就這樣的環境,能幸福就怪了。
看似生活條件好了,實際上開心嗎?根本就不開心啊。
大明目前是沒有這個情況的,畢竟大部分人都還沒有辦法填飽肚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