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已都換位思考過。
在那種情況下,文武百官都不聽話了,他能用的,好像也就只有閹黨了。
當然了,在使用閹黨之前,他會先嘗試別的手段。
啥手段呢,就是想辦法把文武百官的頭頭給搞死。
尤其是結黨營私的那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都弄死。
然后趁著他們群龍無首,拉攏一批,打壓一批,弄死一批。
朱元璋的思路其實沒有毛病。
亂世當用重典。
在危害沒有形成前,就應該用雷霆手段予以打壓。等到真的形成規模了,就不好辦了。
別說大明了,就算是現代也是一樣的。
這些年各種圈子滋生。
騎行圈,跑步圈,健走圈,爬山圈。
一個人的時候,大家還能做到規規矩矩。
一旦形成了圈子,就算是普通人,都會涌出一股莫名的自信,總覺得自已人多,就應該享有常人所沒有的福利。
什么紅綠燈,我人多,我就可以闖。
什么封閉路段,我人多,我就可以走。
什么機動車道,沒看到我這么多人嗎,麻溜給我靠邊兒站去。
這些抱團的人,把整個行業都給玷污了。
那些真正熱愛跑步,熱愛騎行的人都跟著受連累。
大明中后期沒有好官嗎?當然是有的。但是大家一想起來,就是明末的官場爛透了。
結黨營私,徇私舞弊,惡心得不行。
這就是壞人的影響力。
想要杜絕這種情況發生,真就要在初期以雷霆之勢打掉他們的囂張氣焰。
朱吾適其實也不喜歡抱團的人,你們都抱團了,我的工作還怎么推進啊。
就算是抱團,也得在我的領導之下啊。
好吧,朱吾適也是有私心的。
但是因為他站得高,所以他看得更遠。
商人抱團,想的是怎么多賺錢。朱吾適抱團,想的也是多賺錢的事兒。
但是商人多賺錢,為的是他自已,朱吾適多賺錢,為的是整個大明啊。
誰更高尚,一目了然。
所以朱吾適可以抱團,商人就是不能抱團,起碼不能明目張膽的抱團。
揚州的商業氛圍,他朱吾適很不喜歡。
但他暫時還沒有太好的辦法。
雖然北元已經滅了,北方無戰事了。
可是北方依舊有駐軍啊。
而且南方還沒有收復呢。
對,說的就是東南亞。
等到時機成熟,東南亞那邊也是要收回來的。
到時候戰火一旦燒起來,運送軍需物資的事兒,還是要這些商人出一份力的。
鹽商自古以來都很厲害的。
光造反的鹽商就不老少。
朱元璋的老對手張士誠就是鹽商出身。
所以對于這些人,暫時先安撫為主。
目前應天府,杭州城的商人都已經盡在朱吾適手中了,
下一步就是北方商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