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要核實人口,發有防偽標識的鹽票,還要專門設立官鹽零售點。
防偽標識好說,咱們有現代的機器嘛,做點兒鹽票成本很低的,大明還沒人能仿制出來。
核實人口也可以官鹽零售點的人去干。
那一個零售點怎么也得十個人吧。
前期十個人一起去將下去所有人登記造冊,分發鹽票。
后期賣鹽。
最少沒個縣也得多增加十個領工資的人。一個縣十個人,整個大明要多少呢?
第二,運輸成本和倉儲損耗。
官鹽從產區暈倒全國,就大明現在這爛糟糟的官道,慢得跟蝸牛一樣,需要多少成本?
取消了鹽引后,邊關的軍需物資也需要自已運輸,這又是多少成本?
第三,腐敗問題。
鹽票如果開始施行,那就是硬通貨啊,甚至可以當錢來用。
如果工作人員可口鹽票倒賣呢。
又或者勒索百姓,給錢才能領到鹽票。
所以就需要一個能夠及時響應的監察部門。
這又是不小的開支。
最后,大明取消私鹽,那官鹽為了增加利潤,會不會壓榨鹽的進口價?
那灶戶生活困頓,飯都吃不起了,他們還愿意干活兒嗎?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突然取消鹽商,那依靠鹽商吃飯的人怎么辦?他們是不是要失業了。
他們失業了,就會變成流民。
想要不依靠鹽商,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
你現在能解決的了嗎?”
朱元璋發現朱吾適也不是對大明漠不關心嘛,起碼在鹽商這件事兒上,朱吾適還是做了了解的。
他說的這些問題,還真就是眼下大明面臨的問題。
大明離不開鹽商。
朱元璋也不走了,站在路邊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早在大明剛建立的時候,他就深入了解過這個問題。
最后搞出了開中法。
這個方法不是最好的,卻是現階段最適合大明的。
歷史上也不是沒有人試圖改革,然后都以失敗告終了。
蔡京鈔鹽法,結果鹽價暴漲十倍,假鹽引泛濫,導致朝廷財政枯竭。
這也是方臘起義的導火索之一。
后倆萬歷年間也搞過袁世振綱法。結果就是,鹽商壟斷加劇,鹽價飆升引發明末鹽民暴動。
朱元璋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什么好辦法。
朱吾適提醒道。
“要想搞定鹽商,就要大力發展經濟,發展交通。
如果大明很富裕,不管是朝廷還是百姓,都很富裕。
如果大明每一個城市都有水泥公路,有鐵路。
鹽商根本就不算問題。
人工成本,運輸成本,腐敗問題,就業問題。
這些問題歸結到一起,就是經濟問題和交通問題。
如果有鐵路直通邊關,哪怕慢一點兒,時速不超五十。
節省的運輸成本也是海量的。
至于就業問題,那也不是問題,商業繁榮,就意味著就業機會增加。
看看現在的江南地區。
出海需要人手吧,蓋房子需要人吧,養蠶織布,種茶,燒制瓷器,都需要人手。
貨物運輸也需要人手。
我簡單的開通了大明跟歐洲的貿易,提供的就業崗位就不少于十萬。
一個西湖改造計劃,也直接或間接的提供了上千崗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