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干了一個小時,晌午都過了,工人們終于有時間休息了。
眾人躲在陰涼處,各自從懷里掏出自已帶的雜糧餅啃了起來。
渴了有冷水,這個倒是管夠。
朱元璋他們幾個沒有準備,只能干看著。
那位48歲的大哥見朱元璋沒吃東西,主動湊過來,將手里的雜糧餅一分為二,遞給了朱元璋半塊兒。
“兄弟,將就吃點兒吧,下午還要干活兒呢。”
朱元璋看著手里的半塊兒雜糧餅,心中五味雜陳。
真是仗義每多屠狗輩啊。
朱元璋將半塊餅放進嘴里啃了起來。
不好吃,非常的不好吃。
又干又硬,難以下咽。
“兄弟啊,你不是本地人吧?”
朱元璋點頭說道。
“確實不是,我從村里來的,聽說城里好賺錢,就過來了。”
48歲大哥嘆口氣說道。
“我倒是羨慕你啊,我但凡有塊兒地,打死我也不干這個啊。”
朱元璋隨口胡說道。
“我原本也沒有地的,后來皇帝不是鼓勵開荒嘛,我就開墾了幾畝荒地。家里孩子多,地不夠分的,我就想著出來賺點兒錢。老哥你也可以開墾荒地啊。”
大明是鼓勵開荒的。
元末各地都是起義軍,戰火紛飛。
打仗是要死人的。
再加上流離失所的百姓。
等到大明建立的時候,嚴重的人口不足。
從洪武元年開始,朱元璋就規定,避亂民復業者,聽墾荒地,復三年。
意思就是說,百姓可以隨意開墾荒地,而且三年之內免交賦稅。
官府還會主動把沒人種的荒地分給百姓。
48歲老哥苦笑一聲說道。
“要是真的那么簡單,城里為啥還有那么多窮人啊,大家都去開墾荒地不好嗎,只要肯賣力氣,多種點兒地也不至于餓肚子啊。
還有那些流民,開荒了不就不是流民了嘛。
可是現實情況哪有那么好啊。
開荒業也要有資格的,不是誰都能隨便開荒的。
我以前也想過,去鄉下找塊荒地,再自已蓋個房子,也算是有個營生了。
結果被當地人給打了。
人家說地是人家村的,不讓我種。
我這人膽子小,人家不讓種,我就回城里了。
有人死活不走,還一直喊著皇帝讓他去開荒的。
結果硬生生被打死了!”
朱元璋默然。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并不是說一個好的政策就一定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
這個老哥遇到的,就是所謂的地方保護。
一個村子周圍有二十畝荒地,屬于這個村子的范圍,但是暫時沒人耕種。
你想去耕種,人家就會讓你種嗎?
不會的啊,人家現在不耕種,不代表以后不耕種啊!
就算在那兒放著,也不能便宜了別人。
就好像現代有那么多房子空著,窮人能隨便住嗎?
用屁股想想都知道不可以了。
朱元璋吃完半個餅,終于有人給他送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