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兩個原因也可以歸結為一個原因。
窮!
有錢的話,運輸成本高又如何呢,有錢,不怕。
有錢的話,朝廷的財政才會依賴鹽稅。
這也是朱吾適來到大明別的不搞,只發展經濟的原因。
經濟起來了,才能發展其他的。
沒錢啥也干不了。
努力了好幾年,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如今大明財政已經不是農業稅和鹽稅各占一半了。
現在是三足鼎立。
農業稅,鹽稅,商稅。
其實鹽稅也該歸到商稅里面的。
小小的一個鹽,竟然也能成為諾大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柱,只能說大明的商業是真的廢啊!
看看后世,誰聽過鹽稅啊。
倒是聽過煙草稅。
總之朱吾適所做的一切就兩個目的,發展經濟,避免一家獨大。
尤其是民計民生,必須要把價格打下來,必須要掌握在自已的手里。
暫時沒有辦法拿鹽商開刀,那就利用鹽商手里的錢,幫助大明發展。
除了發展經濟,還要搞基建。
建碼頭,修水泥路,鐵路,擴寬運河。
不僅僅是為了繁榮商業,也是為了把運輸成本打下來。
不就是因為運輸成本高,朱元璋才搞出開中法的嘛。
說回賈孝廉這邊,朱吾適對他的回答還是比較滿意的。
他總結道。
“你要記住,建會所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某個人賺錢的。而是要把盤子做大,讓大家都能賺更多的錢,這個道理你能明白嗎?”
賈孝廉咀嚼了一下說道。
“王爺,我明白了,您是有更遠大志向的。”
“那當然,我畢竟是王爺嘛。
你想想咱們大明之前的每一個王朝覆滅的原因。”
賈孝廉雖然沒怎么讀過書,但他是個愛思考的人,不然生意也做不大的。
“覆滅原因都是老百姓過不下去了!”
朱吾適一拍巴掌。
“不錯,你很聰明,就是這個原因。李淵,趙匡胤,包括蒙古人。他們確實都不是農民出身。
但是他們之所以能奪江山,不都是因為天下大亂,然后他們才能抓住機會,一舉奪得江山嗎。
如果天下不亂,他們哪里來的機會。
為什么回天下大亂,究其原因,百姓活不下去了。
不反抗就得死,反抗也是個死。
那為什么不反抗呢,起碼心里還痛快點兒呢。
所以讓百姓活不下去的人,終將自食惡果。
而你想過沒有,為什么百姓會活不下去?”
朱吾適又拋出了新的問題。
這次賈孝廉回答得很快。
“因為窮!”
“是的,因為窮,因為吃不起飯。
你們想的是自已多賺錢,而我想的是讓大明所有人都過上好日子。
你想象一下,你非常的有錢,富可敵國,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百姓吃不起飯,然后百姓反了,你被打死了。
另外一種,你非常有錢,不一定富可敵國,但是依舊可以過錦衣玉食的生活,百姓呢,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是他們吃得飽,穿得暖。
大明所有人各司其職,一派祥和景象。
你想要哪一種?”
這個問題可太好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