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里,太后遲遲不還權與圣上,自然算是與圣上不睦。可是,饒是如此,太后娘娘此刻在宮里養尊處優,過的逍遙自在,那便是因為一個孝字。
連圣上都能倒倒如斯地步,你下頭的官員若是背上不孝的罪名,自會被人鄙夷。
尤其是,竟讓御史臺的人給參了。
魏伊人還以為,姜大人在外頭動小聰明讓人家給抓到了,不想竟是因為家里的事。
曹大人搖了搖頭,“御史臺的人啊,還是離著遠些好。”
這些年,能讓御史臺無可奈何的人,大概就只有魏伊人了。
不過這話,曹大人肯定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好像他一個大男人,小心眼的妒忌一個新來的人。
清晨曹大人才說了這事,晌午的時候,姜大人就回來了。
正是各處用完午膳的時候,大家都瞧見了。
姜大人是個極為重視體面的人,今個看著頭發凌亂,胡子拉碴的,及其的狼狽。
甚至此刻,也都不在乎周圍人看他的眼神,直接去了沈大人那邊,跪在地上求沈大人出面。
但凡被御史臺的咬上的人,誰人不得掉塊肉下來?
姜大人上頭沒人,若覺得冤枉,思來想去的就只有求到自己上頭人身上,希望沈大人能出面,保一下他。
偏生,沈大人始終沒開門。
不是他不想,是他這個位置確實尷尬。
京城最不缺的就是官員,他覺得走哪都有人比他官品高。你求了你的上司,人家不會求御史丞出面?兩處對在一起,最后還不是京兆尹落下風?
平白的,讓人羞辱折面子。
同僚們雙手揣著袖子,搖頭嘆息,“也是姜大人倒霉,不知道得罪了誰?”
京城的官員那么多,言官哪能每個人都盯住?很多官員,人家都不認識,除非鬧的滿城風雨,才能吸引到御史臺的目光。
像姜大人這個官品,在京城揚起鞭子趕一群,按道理說不會被京兆尹的人盯上。
別說你在內院不孝了,就是你在內院將你母親暗殺了,御史臺的人也不會知道的。
除非,有人報復姜大人,特意引了御史臺的人關注。
“沈大人,求沈大人救救下官。”姜大人還在院子里磕頭,一下接著一下的,見了血都不停。
得了這個罪名,姜大人本也官品不算高,多是調到外頭做官。
可是,你做京官跟外面的官員能一樣嗎?且不說天子腳下,繁榮昌盛,吃穿用度自然是最好的。還有,自己孩子以后的路呢?你在京城只要孩子學識不差,托個關系就能塞到太學去。
在太學可以直接推薦一起跟舉子們一路參加科舉考試。可是你在外頭呢?從童生到秀才,到舉子,這條路很多人都要走大半輩子。
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在京城立足,他又怎么會甘心,就此下放?
姜大人這個人,平日里討厭他的官員也不少。可是,只要不是有深仇大恨的,瞧見他這副模樣,心中都會唏噓。
姜大人磕頭磕的都有些暈暈乎乎的感覺了,沈大人的門還是不開,姜大人咬了咬牙,不甘心充斥著心口處,他揚聲喊道,“沈大人,丟頭的男尸,是御史臺白大人庶出公子。他有懷疑的人,想要我們直接抓人,下官不從,他便蓄意報復。”
到底證據不足,對方也有些背景,姜大人自然是要慎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