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還沒有農貿市場,菜農們就在狹窄的街邊擺攤。
隨著菜的不斷賣出,兜里漸漸鼓起來了。
很快舅舅和長阿姨到了上學的年紀。
外婆就決定讓他們去學校讀書。
說好歹要讀點書,總不能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吧?
外公一臉不情愿,從他兜里掏錢就是從他身上割肉,要他老命一樣。
最終舅舅和長阿姨還是去學校上課去了。
鼓起的腰包又癟了。
這影響了外公買酒喝,讓他脾氣越發暴躁。
看什么都不順眼,逮誰都要罵幾句。
吃的菜是煮的紅薯葉子或紅薯苗,清亮亮的沒有一點油星子。
或者是賣剩下的菜。
米飯是沒有的,就是紅薯絲。
紅薯苗子還要掐著算,不能摘太多,否則地下不會結紅薯。
煤油燈的芯子,只點一根怕廢油,過了晚上8點半就吹滅了。
衣服2年,3年都不會買的。
老二穿不了給老三,老三穿了老四穿,到老五那里,已經滿是補丁了。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家里娃娃多,難免會有爭吵磕碰。
外公信奉棍棒出孝子。
他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打,用拇指粗的竹條,往身上狠狠的抽。
仿佛那不是他的兒女,而是仇人一樣。
外婆忍不住護著,他發酒瘋時連外婆都打。
打了幾回,家里安靜了。
孩子們都不敢大聲說話,都小心翼翼以免再遭來毒打。
打老婆孩子的男人只會窩里橫。
外婆不想和他過下去,卻舍不得幾個孩子,又能怎么辦呢?
她看丟掉的菜葉菜梆子可惜,就養了2只母雞。
母雞下的蛋幾個娃輪流煮著吃。
孩子們眼巴巴看著母雞,只恨它不能一天下倆個蛋。
要在地里干活,肚子里沒有油水哪行?
外婆經常都餓得咕咕叫。
外公有點錢就喝酒,喝醉了酒品賊差。
發酒瘋罵人打人,拿到什么就劈頭蓋臉往身上打。
我媽說她肩膀都挨了好幾回扁擔。
2個大的孩子讀書,外婆就讓外公下地干活,老三管后面2個小的,自己出去找事做。
她在食品廠找到了工作。
切姜絲,姜片,切刀把豆,切荷蘭豆。。。
中午再回家做午飯,自己隨意扒拉幾口又去做事了。
很快生活有了起色,米缸有了粗糙的調和米。
這個米煮熟后比較硬,有點梗喉嚨,難以下咽。
但煮粥還是不錯的。
孩子們終于能到喝白米粥了。
油壺里也有了菜籽油,只是每次炒菜都只敢放小半勺。。。
但魚和肉還是沒有影子。
因為偉姨也開始上學了。
家里經濟愈發窘迫起來。
畢竟外婆能掙到的錢實在不多。
日子越發難過起來,捉襟見肘。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