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點點頭,是這么個道理。修了又壞,哪里有那么多錢來霍霍?
“至于邊坡我們是這樣的,在5米高左右挖一個大平臺,在上面用挖機挖一條水溝。再把水溝里抹上水泥,這樣下雨的雨水就順著水溝流走了。”王昊然說。
我接話:“也就是假設這個小山有20米高,那就需要3個大平臺?要挖3條水溝?”
“對對對,就是這樣。”王昊然繼續介紹說:“因為比較高的小山只有三座,這三座山需要6層平臺,過程是這樣的:掛線放樣→坡面處理→排水槽砌筑→路肩擋水板砌筑→鋪設六棱塊→養護→現場清理。”
“就算上面的泥土塌方一些,還有底下的平臺接著,并不會落到路邊上來。”王昊然接著說。
哦,這倒是個好辦法。雖說會多用一些錢,不過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泥土問題,這倒是省了許多事情。
我想了想:“那么,王總有沒有需要村民們幫忙的地方?比如說,山與路之間的水溝抹水泥,或者給工人們做飯那些。畢竟這條路要搞好,最起碼也需要半個月左右吧?”
王昊然說:“云老板就是仁義!其實,我們也可以自己搞定的。既然你這么說了,那就去村里安排幾個人搞水溝。就是把挖機開好的水溝用紅磚砌起來,再抹上水泥,你覺得如何?”
“可以,那我們現在去村里,還是等下去?”我問王總。
王昊然笑了:“這個先不急,我們再說說涵洞的事情。”
這個確實需要確認一下,因為新路有2千4百米,你不可能一個出水口都不設立。
要不然,下大雨了,路那邊的水出不來,會把菜地都淹沒的!
“在平原區,路線會通過較長的低洼地帶。為保證路基穩定,避免排水不暢及長期積水的情況,在地面具有天然縱坡的地方,需要設置多道涵洞。如無灌溉和其它需要,涵洞的間距一般是1k~2k。”
王昊然說:“喀布爾這里下雨相對較少,但有小山有平原,所以需要排水。我們認為,你餐館這邊設一個,每隔500米設一個涵洞比較合理。”
“也就是,總共要設6個涵洞?”我問王總。
“是的,我們選用的是直徑1.2米的水泥管,每根2米,9根對接起來長度是18米。加油站對面這里,已經提前設立了1個,每隔500米再設立一個涵洞。”王昊然說。
我又問他:“那這個水泥管,要多少錢一個呢?”
“直徑1.2米的水泥管長度為2米,一般是120元一米。也就是1根水泥管要240元,一個涵洞需要9根,240元x9根x6個=12960元。換算成美刀,就是1620美刀。”
王昊然在紙上寫寫畫畫,得出來這個數字。“另外,我們有挖機,直接吊下去安裝,這樣就可以省下人工了。”
好吧,看樣子這里能省下一些費用。“那行,我們去村里看看吧。走,坐我的車。”我招呼王昊然上車。
王昊然坐在副駕駛,他笑著說:“云老板還是很大氣的嘛!感覺你聽我說要多出2萬6千美刀,不痛不癢,完全沒有一點感覺嘛!”
我苦笑著說:“你這話說的!怎么會沒有感覺呢?這條路現在已經開始修了,該花的還是得花噻!說老實話,我真的舍不得那么多美刀,真的好想哭死!現在,我特么是騎虎難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