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雅圖回到肯特以后,于飛的生活悄然發生了變化。
開始有來自一級聯盟大學的電話打到于飛的家里。
大多情況下,接電話的都是于鳳臨。
起初,于鳳臨因為電話里的大學招募人員的說話語氣太過討好,便把他們當成騙子。
然后,電話越來越多,什么大學的都有。
有一天,于鳳臨在自家的信封里發現了一封來自華盛頓大學的offer,這讓她大吃一驚,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兒子,和那些不斷打到家里來的電話。
于鳳臨從來都不指望兒子有出息。
這也不是她沒有望子成龍的心,而是因為,她在很早的時候就感覺兒子不會有大出息,以后能安穩繼承她在西城的店就謝天謝地了。
最近這些詐騙電話般的招募電話不斷地向她描繪兒子的前景,就像在說一個未來巨星。
他們說,于飛能打上職業籃球。
如果去他們那里上學,他在進入職業籃球之前會準備得更加充分。
當于鳳臨確定這些電話不是詐騙電話的時候,她對兒子的看法發生了180度的變化。
但她還是沒有干涉于飛的一舉一動。
每天于飛回家的時候,于鳳臨都會告訴他有多少大學打來電話。
而于飛的反應永遠是:“媽,你應付就好。”
這個臭小子,就會為難他老娘,老娘要是知道怎么應付還用得著著急嗎?
于鳳臨私下請教了很多人。
但問題是,她認識的基本都是亞裔或者同樣生活在美國的華人,無論華人還是亞裔,絕沒有一個家庭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將來要打職業籃球。
他們希望孩子長大后當律師和醫生。
只有黑人家庭才會指望孩子通過運動來改變命運。
于鳳臨已經看得夠開了,她允許兒子當個廢物,但沒想到,不到半年的時間,這小子跟換了個人似的。
由于于飛的生活發生了變化,于鳳臨也不得不跟著變化。
她開始在網上查詢相關的資料,想知道如何應付煩不勝煩的大學招募電話。
結果,她在網上得到的最靠譜的建議是換個號碼...
但她還在網上看到一些信息——只有前途無量的高中明星才會得到大學籃球的追捧。對于這樣的人來說,上大學并不是問題,選擇哪所大學才是問題。
本以為自己兒子未來只能上個社區大學然后當個社會耗材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的于鳳臨受到了有生以來第二劇烈的震撼。
※※※
于飛并不知道媽媽這段時間經歷的大起大落。
而且,感受到生活發生變化的也不只是他的媽媽,他自己的感觸也非常深刻。
他不再是“那個全校長得最高的人”了,而是“那個未來有可能打nba的大飛”或者“k-m的大飛”。
安東尼·勞森一度想讓于飛來當下屆隊長。
但于飛心里還是有逼數的,他加入校隊不到半年,一場正式比賽沒幫學校打過,憑什么當隊長?所以即使勞森三次想要讓賢退位,于飛都沒有接受。
回到肯特后,于飛發現自己成了鎮上的名人。
《體育畫報》報道了他。
肯特的城市報也報道了他。
西雅圖的地方電視臺想請他過去做節目。
忽然間,于飛成為了一個移動的地區標志。
只要身處肯特,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會被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