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沒轍,只能從命。
體測結束后,來到技術測試環節,今天,于飛投籃感覺不好,好在控運環節拉高了印象分。
最后是面試。
于飛最厭惡的面試。
于飛本以為騎士隊的面試問題會像火箭隊那樣無腦,結果,他們主要問的都是比賽問題。
惠特曼會在于飛面前用戰術板描繪出一個情景,然后讓于飛代入持球人去做決策。
這種面試有紙上談兵之嫌,但比起火箭那種假大空的問題好多了。
于飛自認是個球商尚可的球員,惠特曼提出的問題在他看來雖然費腦子,卻不難回答。
只要設身處地的將自己置入那個場景里,得出最優解并不困難。
因此,于飛在面試中得到了高分。
惠特曼認為他是一個極其聰明的球員,可以根據球場上發生的任何問題作出正確的臨時處理。
但,他是個高大的小前鋒。
甚至,他還想在nba打控衛。
如果nba球探相信于飛的天分足以在nba打控衛,那么他的選秀行情將壓過同屆的其他人,輕松當選狀元。
問題便是,球探們對于飛并不是那么有信心。
他成名太快,崛起速度像坐火箭一樣。
去年的這個時候,他還籍籍無名,只是肯特·梅里迪安高中里的一個長得比普通人高的十一年級生,現在,他是2001屆全美第五高中生。
nba球探直到上個月才聽說了他在abcd訓練營的事跡。
當時在場有很多人,但目睹了于飛的表現的nba球探卻不多。
因此,雖然于飛空降全美第五,但nba球探們不了解他,他們沒有長期觀察跟蹤過于飛的比賽,他們不確定于飛是不是另一個德安吉洛·柯林斯,這種懷疑直接影響了他的前景。
渴望得分手的騎士隊對于飛的試訓相當滿意。
可是,于飛不是得分手。
他太年輕,需要時間成長。
等他成長起來,掛上足夠的肌肉,他是否還能在nba出任小前鋒?如果他打不了小前鋒了,他是否可以打大前鋒?
這些,騎士隊都不知道。
因此他們更想要最保險的選擇,來個得分手,實在不行選個中鋒也好。
反正這個年代沒有誰會嫌自己的內線人太多。
當天試訓結束時,惠特曼給了于飛一個特別的承諾。
“弗萊,你是一段時間以來在試訓中表現得最棒的新秀,我非常喜歡你的風格。”
于飛幾乎能猜到他下一句要說什么。
“但你不是我們最需要的那個類型。”惠特曼說。
是不是太直接了?你很棒,我們很想要你,不過這事還需要從長計議,請你等我們消息。這樣說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