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于飛今晚還沒有展示出足夠的投籃威脅,而通過換防送給對手錯位來維持對位不符合當下的主流認知。
不換防必然會給呼叫擋拆的一方創造進攻機會。
于飛果斷地向內突破,而鮑文在他領先了大半個身位后貼上,在三分線內,他的手肘沒有一個是安分的。
或許這就是當代遇到外線擋拆不需要換防的原因?
一則持球人沒有小球時代那種掛擋拆有機會直接三分出手的能力和習慣,二則,三分線內允許上手的防守體系讓防守人可以在丟失大半身位的情況下用手去強行延誤對手。
鮑文這種聯盟頂尖防守球員帶來的壓力使得于飛對于掛擋拆急停投籃的能力需求更大了,但那是以后的事,不僅需要訓練時針對這種投籃節奏來訓練,也需要用大量的實戰來找感覺。
奇才目前不可能給他練手的機會。
萬般思緒在瞬間閃過,于飛心一橫,扛著鮑文的干擾硬是往里殺,在油漆區位置掛著對手的身體強起,總算造成犯規。
“你可真不好對付。”
鮑文說的每一句話都讓于飛懷疑是不是即將下黑手的威脅。
于飛冷冷地看他一眼,即使他還沒下黑手,但剛才利用手肘頂撞自己的身體依然產生了不好的感覺。
“你倒是比想象中的好對付。”于飛回應道。
場邊的波波維奇已經不為鮑文明明已經貼上于飛還要付出犯規代價的事情生氣了。
他發現于飛雖然年輕,但確實不好對付。
那種身高配上這手可以與控衛媲美的運球,簡直是不可思議。
一般大個子運球技術再好,在遇到高強度防守時都穩不住重心和球,但于飛在被鮑文貼身施壓的情況下不僅穩住了,還造成犯規。
波波維奇相信鮑文已經把于飛當作科比、卡特、麥迪那種級別的對手來防,但籃球這項運動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在它誕生的時候,防守方是有利的,可職業籃球為了商業需求總是要遷就進攻方,在它誕生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進攻方已經是比賽里強勢的一方。
盡管聯盟覺得還不夠,但真的已經很強勢了。
它強勢到讓鮑文這種頂尖防守者無法在規則許可的范圍內用合法手段阻止已經貼身的進攻手。
當這個進攻手扛住防守壓力,他真的可以頂著人為所欲為。
問題是很少有進攻手能頂住這股壓力。
但于飛可以。
雖然馬刺的教練組還沒詳細研究過于飛,可一個新秀,在獨挑大梁的情況下可以做到這種地步,已經證明了他的即戰力有多強,而他的年紀卻又意味著他有無限發展的潛力。
然后,鄧肯靠住萊特納,招手要球。
波波維奇的心放寬了。
nba的未來在于飛這代人身上,但nba的當下是由鄧肯這批人統治的。
鄧肯發力了。
萊特納又一次被碾碎,當于飛在下個防守回合中主動上前包夾再次被吹體毛后,他放棄了。
很明顯裁判不想讓他“碰”鄧肯,既然如此,他就不碰。
畢竟可以協防鄧肯的不只他一個。
讓人沒想到的是無論是一對一還是一對二,鄧肯總能找到最優解,他毫不費力地打球方式讓人想起了約基奇。
可是他和約基奇那種持球大核型中鋒打法又完全不同。
每個看掘金比賽的人都會對約基奇印象深刻,而鄧肯并不會大量支配球。
不想再賠上犯規的于飛一心在進攻端呼叫五號位擋拆來攻擊鄧肯,但鄧肯與他此前遇到的對手截然不同。